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国产机啊国产机,为什么你的声音喜欢那么“冲”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10-17 17: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192 于 2011-10-17 17:27 发表

你这个抱着个DAT 乱跑的人肯定不是发烧友 基本上和我一样是带有从古心理的玩家

我是现存年纪最小的古墓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6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5-11-23
发表于 2011-10-17 17: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冲”的理解有分歧了,一般而言,在听音里“冲”是贬义。就我的理解,是失真带来的压迫、刺耳、攻击性的让人耳朵不舒服声音。好的系统,动态大,透明度高,力度强,冲击力到位,但声音并不会刺耳。
emt986----->DIY 胆前----->Hd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10-17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肚子痛 于 2011-10-17 17:36 发表
对“冲”的理解有分歧了,一般而言,在听音里“冲”是贬义。就我的理解,是失真带来的压迫、刺耳、攻击性的让人耳朵不舒服声音。好的系统,动态大,透明度高,力度强,冲击力到位,但声音并不会刺耳。

所以我就想问问大神对冲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1-10-17 17: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dear 于 2011-10-17 17:33 发表

二神能具体说说您理解的冲到底是哪样的吗?是心理上的,感情上的冲,还是声音刺耳的冲?
这个要问发明“冲”字的这个人了,因为,音响音质评价术语里是没有这个字的,通常音响器材不好,要么是失真大,表现为声音粗糙、硬和混浊,要么就是频响不够宽,或高、中、低音声音不平衡,还有就是输出功率较小,大动态受压缩。其实国产器材最大的问题还是指标差,也就是各种失真太大,表现为声音混浊,播什么都带有一点“泥土”味,例如以前听惠伟喇叭,和进口喇叭比,当时感觉就有一股“土“ 味,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失真指标大,声音不够清澈和纯净。

[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1-10-17 17: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1-10-17 17: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dear 于 2011-10-17 17:30 发表 芥末够冲吧
有冲的有不冲的。你喜欢冲的还是不冲的?我看喜欢不冲的。wzchen大概喜欢冲的。
DAT到底是数字的还是模拟的,怎么用DAT的人个个都像模拟控一样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10-17 18: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1-10-17 17:41 发表
这个要问发明“冲”字的这个人了,因为,音响音质评价术语里是没有这个字的,通常音响器材不好,要么是失真大,表现为声音粗糙、硬和混浊,要么就是频响不够宽,或高、中、低音声音不平衡,还有就是输出功率较小,大 ...

音响的评价有“术语”吗?“术语”是你发明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1-10-17 18: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odear 于 2011-10-17 18:06 发表

音响的评价有“术语”吗?“术语”是你发明的吗?
不但有术语,而且还有标准,对于什么是Hi-Fi器材,国内和国外都有具体的指标规定的。当然,这些指标对发烧友来说还是偏低的。这些术语是业界公认的,作为评价音响器材的一些标准和参考,当然不是我发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5466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1-10-17 19: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1-10-17 18:15 发表
不但有术语,而且还有标准,对于什么是Hi-Fi器材,国内和国外都有具体的指标规定的。当然,这些指标对发烧友来说还是偏低的。这些术语是业界公认的,作为评价音响器材的一些标准和参考,当然不是我发明的。

那什么是业界公认的描述用语呢?说几个听听

据我所知,国内的音响行业业界的本身就喜欢音响喜欢音乐的不太多
大多数是靠这个赚钱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4677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发表于 2011-10-17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作参考:
音响对音响器材的重放声评价术语有十要
1、音响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声音的品质?比方当人们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所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外形好不好看。同样,当人们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他也不是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何,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鞋子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不必探究它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只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2、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说法,这就是针对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越暧声音越软,音色越冷声音越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音响器材的天性之一。
3、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很容易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有时大家都会说:“这对扬声器的声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在如果把20HZ-20KHZ的频宽只以3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所指的低音是指哪里呢?有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个小段,也就是将20HZ-20KHZ的频宽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7个频段。
(1)极低频:20-40HZ这个频段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低频并不是乐器最美的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在。所以我们在调音的时候都会把这一频段作出相应的衰减。
(2)低频:40-80HZ这个频段称为低频。这个频段内有什么乐器呢?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对于构成浑厚的低频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认为是极低频,因为听起来它的频段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一般会没有了丰润澎湃的感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经久耐听。
(3)中低频:80-160HZ之间的这个频段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令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就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听音的环境的尺寸和共振有关。大部分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的声波,可惜,当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低频和中频之间的声频普都随着中低频的被吸收而呈凹陷的状态,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在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
(4)中频:160-1280HZ这个频段之间横跨的幅度是最宽的,几乎把所有的乐器及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很多人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认为它的音域很高。另外不要以为女高音的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域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大家一定已经了解中频在音响当中是多么的重要了。只要这个频段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很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二路分音扬声器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路分音扬声器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扬声器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扬声器负责。2500HZ大约是1280HZ的两倍,也就是说为了避免中低音扬声器在中频极限处产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两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扬声器发出。
(5)中高频:1280-2560HZ这个频段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1/4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1/2较低音域、钹、 三角铁等。其中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弦乐群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大家特别留意。
(6)高频:2560-5120HZ这个频段,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及了,因为除了小提琴音域的上限、钢琴、短笛的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扬声器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扬声器中,将耳朵靠近高音单元时,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
(7)极高频:5120-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称之为极高频。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越高处能量越小,换句话说,高音扬声器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声音。这里就发生了一件困扰扬声器单元制造的事情,一个高音扬声器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元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时就极有可能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高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多了。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许多扬声器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方法之后,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所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音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的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最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4 、音响第四要:声场表现
声场在音响术语当中,是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当我们提到声场的形状时,就是指器材所再现的乐团排列形状。
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扬声器指向特性、听声环境声波反射条件的影响,有些声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的,有的声场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这种声音舞台不同形状的再生,称为声场的形状。最好的声场形状当然要与录音时的原音吻合。
除了形状之外,声场还有位置的问题。这里面包括的前、后、高、低。有些器材会使得整个声场向聆听者逼近;有些则后退。有些声场听起来会觉得浮在半空中;有的则像坐在音乐厅的二楼看舞台一般。形成声场位置的原因很多,像扬声器的摆位与频率响应的均匀与否皆为重大影响因素。
5、音响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好像1KG棉花与1KG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两者的重量相同,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的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粘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和人声都 应该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分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和重量感。其原因与供电的是否充足及器材的中频段、低频段是否饱满有关。良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让乐器和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
6、音响第六感: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只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大部分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只能单单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格恐怕也不低了。
7、音响第七要: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机而言,能够分辨出来深灰与黑色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层次感。
8、音响第八要: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声音的位置定在哪里。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好,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致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间中直达声与反射声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致定位不准。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和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能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9、音响第九要:结像力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缥缈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立体感,也就是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10、音响第十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易懂,玩过照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机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的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的声音解析的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很好的表现。
以上所述的是作为我们音响从业人员应了解的音响知识,让我们对于什么是好的声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音响从业人员,应该以他丰富的经验,向客户推荐适合的器材搭配组合,给出我们专业的意见。否则,客户由于缺乏器材的资料或搭配的经验,造成他所选购的器材效果不如理想。
再次强调,不当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的好坏影响更大,不仅是一般的音响迷,就连音响从业人员也经常会因为不当的搭配而误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这真是件很遗憾的事。其实任何一位音响从业人员听得越多,就越不敢为一件器材做出黑与白、好与坏的两极化评语。因为在这两极化之间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可能性。所以,听得越少的人越肯定两极化的答案。这就像小孩子在看电影时最喜欢问大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一样。为了减少犯错的机会,我们应该在聆******前先做出多方的搭配,然后再将自己的搭配推荐给客户。
在我们和客户进行交流的时候,许多音响发烧友更喜欢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音响器材重放声的效果,作为音响从业员也应该了解其中的含义,下面作一个介绍:
1、 声音水分充足: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发干。
2、 声音柔软:低频段频响宽,低频、中低频亦然,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硬。
3、 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的成分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模糊、灰暗。
4、 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的频段内的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的平均能级较高,混响适合、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单薄。
5、 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音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模糊、混浊。
6、 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分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力度不足、无力。
7、 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为声音空。
8、 声音木:高频及中高频欠缺,低频及中低频成分较多,但量感不足,混响时间偏短,听起来声音不活跃、呆板。
9、 声音缩: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乏中音、混响声少、响声低、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10、 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分过多,低频成分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11、 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12、 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分欠缺,在3-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13、 声音发飘:声能平均极能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造 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14、 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高频及中高频成分过多,在高频段有躁音,有过载削峰失真。
15、 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峰失真都会使声音产生破的感觉,甚至还会伴有“噗噗”的噪声。
16、 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听觉上感到声音沙哑。
17、 声音发毛:高频的中高频成分较多,在这个频段有噪声且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有高频附加音,声音毛噪不干净。
18、 声音发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听觉上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19、 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频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响太长,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处若提升过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清晰度。
20、 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存在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 ,且伴有金属声。
如何调音
在使用频率均衡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乐器声音的调整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一般乐器的声音都具有一定的频率范围,而表现乐器个性的声音则在该范围内的某一点或某一小部分。比如小提琴声音表现在240-400HZ之间;表现小提琴拔弦声的频率范围在1-2KHZ之间;表现小提琴明亮度的声音频率则在7.5-10KHZ之间。这就要求频率均衡器的使用人员能够掌握各种乐器的中心频率 ,表现乐器各种演奏特色的频率点又在何处,就样才能根据不同的乐器 、所处的场合及所表现的题材等来对乐器的个性进行刻画和表现,下表是一些常见的乐器及人声的中心频率范围:
乐器名称
中心频率范围
低音吉它
拔弦声在700HZ-1KHZ
电吉它
响度在2.5KHZ,饱满度在240HZ
木吉它
低音弦在80-120HZ,琴箱声在250HZ,清晰度在2.5KHZ、3.75KHZ、5KHZ
低音吉它
频响在700HZ-1KHZ之间,提高拔弦声为60-80 HZ
低音鼓
低音在60-80HZ,敲击声在2.5KHZ
小鼓
饱满度在240HZ,响度在2KHZ
吊镲
金属声在200HZ,尖锐声在7.5-10KHZ,,镲边声在12KHZ
通通鼓
丰满度在240HZ,硬度在8KHZ
地筒鼓
丰满度在80-120HZ
电贝司
低音在80-25HZ,拔弦力度在700-1KHZ
手风琴
饱满度在240HZ
钢琴
低音在80-120HZ,临场感在2.5-8KHZ,声音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得单薄
小号
丰满度在120-240HZ,临场感在5-7.5KHZ
小提琴
丰满度在240-400HZ,拔弦声在1-2KHZ,明亮度在7.5-10KHZ
大提琴
110-1600HZ,丰满度在300-500HZ
琵琶
110-1170HZ,丰满度在600-800HZ
笛子
440-1318HZ
二胡
293-1318HZ
男歌手
64-523HZ为基准音区
女歌手
160-1200HZ为基准音区
交响乐
8KHZ为明亮度
在调整频率均衡器时还应注意音频范围内各个频率段适宜提升或衰减的部位。
50HZ以下的频点略作提升可以增强声音的震撼力,但过多提升会使声音变得混浊、肥大;
50-300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在5db以内作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丰满度;
300-500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力度;
800HZ-2KHZ的频率范围一般在6dB以内作提升,这样可以突出某些乐器的声音;
1KHZ以上的频率不宜作过多提升,以免使某些乐器产生金属声;
2-4KHZ的频率范围一般可以用作3dB左右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声音的亮度,但过多提升会使声音尖锐;
5KHZ左右的频率范围主要表现了声音的清晰度,提升的幅度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6-8KHZ的频率范围略作提升可增加声音的层次感,但需注意若提升不当会使扩声系统产生返馈而出现啸声;
10KHZ以上频率的提升应慎重,因为提升过多会使声音产生发破。对刚刚开始使用频率均衡器的使用者来说,可依据自己的听觉来进行频率的调整,一般调整时以听感舒服为宜。
另外,在使用频率均衡器时,若频率补偿不当会使重放声的效果变差,在频率响应的某一段出现峰谷,特别是在3-5KHZ和200-300HZ时,将引起音质的明显变化。在频率响应的低频段和中低频段出现+5dB以上的峰值时,会使音色混浊,甚至出现频率的“嗡”声,中高频段出现峰值时将会有金属声,峰值出现在高频段时将会有“嘶”声。频率响应曲线出现谷时,要在-10dB才会有音质变化。
低频段对声音强度影响极大
超过+5dB时声音会变得混浊不清,严重时出现“嗡 ”声。200-500HZ中低频段决定声音的力度,如超过+5~+10dB声音变得模糊,清晰度下降,下跌-6~10dB时声音缺乏力度而显得单薄,音色硬而窄。1-3KHZ中高频段对明亮度、清晰度和临场感有重要作用,此频段超过+3~+5dB时会使声音变硬,超过+5~10dB 时则会出现金属声,下跌-3~5dB时会使声音失去明亮感,下跌-5~10dB时,声音发闷、不清晰, HZ以上频段是声音特色的反映,如高频6-7KHZ超过+6dB,声音会变得尖锐刺耳,语言中齿音严重,下跌-10dB以上时音色明显变暗。
常见的几种频率调节不当造成的声音效果不佳的现象如下:
(1) 声音混浊:说明5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
(2) 声音发闷、不亮:说明2000HZ以上频率衰减过度或20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
(3) 声音毛刺:5000HZ以上频率提升过度
(4) 声音单薄:500HZ以下频率衰减过度
(5) 声音缺乏临场感:1000-4000HZ频段衰减过度
(6) 声音发干、发硬:1000-3500HZ频段提升过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6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5-2-11
发表于 2011-10-17 21: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1-10-17 17:31 发表
如果要声音不冲,很容易,就按照背景音乐的要求去配置系统,把高低音大幅度衰减,把动态压缩一些,因为明亮的高音、强劲的低音和大动态的声音都太刺激(太冲),不适合做背景音乐,另外,把声音的搞的模糊些,音量也 ...


不赞同,动态好 高音明亮细节清晰,可以做到不冲,这里的冲应该是指声音吵耳毛刺感和粗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6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5-2-11
发表于 2011-10-17 2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原因可能是平衡感没做好和瞬态失真比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万

帖子

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3
注册时间
2008-3-28
QQ
发表于 2011-10-17 21: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zztan 于 2011-10-17 21:13 发表


不赞同,动态好 高音明亮细节清晰,可以做到不冲,这里的冲应该是指声音吵耳毛刺感和粗糙

他老人家的观点,你看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主题

6148

帖子

234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4
注册时间
2003-4-22
QQ
发表于 2011-10-17 22: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晚上才发现的一个问题:国人都很冲,这是不是和这有某些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53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8-11-17
发表于 2011-10-17 22: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曾经打了鸡血的民族被大鸣大放彻底粉碎了对于美声的辨别力,悲矣~
HI - FI  is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996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11-4-10
发表于 2011-10-17 23: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一些国外高档机再回过头听国产机,就会发现国产机普遍缺乏乐感,对音乐的表现力弱,音乐内在的情感起伏表现不出。国产机声音比较木、直、不柔韧连贯、更多时候听到的是声音本身而不是乐音。它们的差距不在解析力、不在动态、不在高低频延伸,差在能否表现音乐内在的灵魂。这个是一种感受,不是用电学指标直接可以解释的。大概和设计师本身对音乐的审美水平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8 10:44 , Processed in 0.103902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