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4-10 0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儿说说谭富英。按说小谭的嗓子、扮相,我看后四须里没人比的上他。我看过很多他年轻时的戏照,真的漂亮极了,透着股正气。他的嗓子又宽又亮,高而不尖,低则不浊,行腔不甚婉转,但粗细均匀,脑后音也是出类拔萃,真是“要什么有什么”,确实是绝好天赋。小谭的嗓音特点,我说有个“脆”字,还有个“酣”字。说他“脆”,是因为谭富英最擅长唱快板和二六,就好象马连良最擅长摇板和流水一样。《战太平》中那段“叹英雄失势入罗网”后面那几句“怀中抱定小娇生”快板,“花云今日遭毒手”一段快板;《定军山》那段“师爷说话言太差”;直来直去,毫不拖泥带水,那速度都是流星赶月啊,口中的力道更是钢板铎字般的有劲,字音决不发漂,声音稳定“立的住”;真是“干脆”。说“酣”,小谭的张口音极有特色,本来老生唱张口音就比唱闭口音要容易,听小谭的张口音感觉他的口型很开,声音放的也很开,唱江阳辙、遥条辙特别好,酣畅淋漓,痛快的紧。本来酣畅淋漓,高派也称得上,但高派确实如老唱片所说带点地方戏味道,高来高去,快也高慢也高,谭派的路子则是严守湖广音中州韵,更象我们心目中的京剧“正统”。
谭富英擅长的大都是传统的唱工戏。我听过几个他的上世纪50年代的现场录音,都是极品啊,给我留下了深刻影象。计有《乌盆计》、《四郎探母》、《鼎盛春秋》等等,说说其中几段经典唱段。《乌盆计》的大段反二黄有一句“因此上随老丈转回家来”,不但腔繁还是高调门,小谭唱此,不但音量充沛,“转”的甩腔、“家”的上行音、“来”的拖腔这三处的处理更是完美无暇,这段是我最早接触到的谭氏唱段,叹为观止。《鼎盛春秋》中的“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有小谭50年代的现场,“的”字脑后音很浓;“难过”二字跌宕起伏,“难”字稍做婉转延伸,“过”字突然一抬,满台皆亮。1956年北京音乐堂名家合作戏《四郎探母》,谭富英演[见弟][见娘]两场的杨延昭,出场那句“大吼一声如雷震”,当真如雷灌顶!感觉小谭的声音简直顶了天了,本来这句七个字就够劲头了,谭富英偏偏在“震”字后面又接了个其高的长腔!台下立马炸锅,我听了很多“过瘾”的段子,但“最过瘾”的不是高派的而是谭富英这一句,太眩目了,不服不行。
一句话:谭富英像个老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