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hyipod 于 2015-6-18 01:14 编辑
警告,文长10109字!
慢慢长文,从何开始?他娘的高铁上没有信号,正是憋槽的好时机,就是速度305有点小晃,怎么才能安心写史?索性把那个信号时有时无的手机飞行了,进入脑放状态……
开篇还是来说说HA800,自从替代KKMASTER后,这个纯净的让人难忘的器材一直是一个标杆,细腻、安定、高贵、流畅、灵动,一时间让我爱不释手,虽然没有KKMASTER那么大开大合,但是细致入微的描绘,在听人声这类发生源较少的乐曲时,更能集中感受到歌者的每一丝变化,每一层次的起伏,所以更受宠爱,同时也作为我2A3C胆机多次换胆调音的参考,让我清楚地把握细腻度的差距进而不断改善。
HA800的二律背反,事务都有着矛盾的一面,HA800也不例外,在you are there和they are there的选择中,HA800很神奇的站到了两者,是两者不是两者中间,听起来似乎不可能,但确实如此,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矛盾,发现了以后也始终对我有所困扰,怎么理解?这里说一下“声音的原子理论”,我自己编造的概念,仅为了形象说明不同器材对声音的表达方式,只有脑放大开的朋友能够看懂~
“声音的原子理论”:每一个单独发声源,比如钢琴,一个琴键按下去,声音出来,这个声音可以分解成很多很多粒子,每个粒子寿命不同,特质也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有的声音粒子存在时间长一点,有的声音粒子短命一点,合在一起构成我们听到的声音,但是因为粒子划分的很细,类似微积分的思维,一个声音由非常多个粒子构成,每个粒子间彼此相似,也略有不同,不同的器材正式借由对这些粒子的不同时间的释放量,形成了对声音的不同重现及表达,粗放/细腻、顺滑/纹理、水润/空气感,这个“声音的原子理论”我也仅是处于有感阶段,猜测不同声音的形成原理,觉得不同频率信号传递速度与调音有密切关联,但是无奈没有达到量化可控水平,不然我也去搞个HI-END公司赚钱,无奈功力有限,只能在把玩他人作品时候瞎YY一下音响器材的速度与激情。
上述谬论说完了,就来讲一讲HA800在谬论下的解构。HA800是一台强调将声音化开的机器,个人感觉这个器材设计期望尽量多的通过“泛音”来构成每一个音符,而真正的主音则尽量少,这里“泛音”和通常意义说的泛音不同,所以用双引号,难理解?确实难,我写完看了都不是很懂,那么用“声音的原子理论”来解读一下,就是HA800是一台非常快的机器,最先产生的声音粒子存在时间极短,接续产生的声音存在时间稍微长一点,HA800的超高响应速度为这些声音粒子提供了畅通度一流的跑道,很少阻力,声音粒子凭本性想跑多远就多远,延伸自如,电路的超高速响应不构成瓶颈,初始的声音粒子虽然存在短,但是数量多,拼命跑一段没了,都在一个范围附近,所以听感上凝聚在一起构成发声原点,后面的声音粒子数量递减,但是寿命长且不一致,可以多跑一段,不同寿命跑出去距离不同,结果是声音粒子按照肆意扩散,每条跑道(其实我觉得是频率)都那么顺畅,所以声音听起来就像一滴墨水滴进水里瞬间化开(烟花后面用来比喻rainbow更合适),你不会觉得线条凝聚或者声音结实有力,因为粒子扩散开来,每个时间段都有那么一些粒子,不多不会凝聚形成实体感、质感、纹理之类的感觉,但是确又多少有之,所以给人的感觉像云、像雾不像雨更不像砂石,给人很纯净、细腻,有很多层次、声音色彩鲜活灵动,不阉割感情,微动态变化丰富的感觉,也同时构筑了较为饱满而非针尖式的结相。云雾模式中你好似身处声音中间,四面八方都有空间,被音符环抱的感觉,形成了良好的纵深感、三维感、形体感,因为没有哪个时间段存在粒子们的汇聚,所以粒子们难以在一起形成大的影响,无法“集会”闹事、添堵,这样安定感、顺畅感也就有了。早期有个叫做白老大的烧友在一个帖子里提到虚一点、滑一点能够产生贵气,我自己实践过程中发现此说法有一定道理,那么弥散且顺畅的HA800也自然少不了贵气。按照我原来对这台放大器的定义,他是一台写意而非写实,不食人间烟火,有股仙气的器材,有着明确的个性、特点,对声音的解构能力强大,冥冥中和音特美ER4那种表达多少有点关联,并不适合每个人甚至只适合少数人,因为他在上述优点之外还有着既有表现形式下最为深刻的矛盾点。
HA800表达方式意在让人投入音乐的环抱,融入其中,这里有点点像歌德RS1那奇怪的声场,感觉让人站在歌唱队伍中,弥散的云雾你身处其中,确实这台机器做到了,但是you are there也就是在此时,在临界点上与they are there的感受进行了反转,因为粒子尽可能的扩散,或者说没有在既定的时间段聚集既定的粒子,粒子间相互抱团产生相应听感的机理丧失,HA800缺少实体感、力量感、质感、纹理感,结相饱满但是不够结实,播放强节奏音乐时候没办法虎虎生风,或者不够硬朗大气,有点内敛,阴柔,女性化或者说是娘炮,给人感觉看得见摸不着,虚有余而实不足,所以在这个角度上很奇妙的you are there变成they are there ,就是因为触手不可及。
同时声场大但是发声源一多就会因为扩散体系数量激增占据空间,通透感及清晰感陡降,同时各个扩散体系相互重叠、踩踏而感到“控制力不足”、“糊/混乱”的听感,导致在大编制乐曲回放时候的劣势,这种劣势在800这样耳机下不特别明显,因为800给的空间实在太大,但是T1就给人虚、混之感,但是在喜欢人声的我看来,以上都不属于我常见问题,所以我很喜欢HA800对于歌者声音的那种解构,那种表述,尤其是小编制甚至独唱的人声,丝丝销魂之靡靡之音深入骨髓,对小编制的超强适应力和对大编制在某种意义上的不力是这台放大器的个性使然,俗话讲就是DNA。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更深入一点,就是放大器的自然程度,这个自然程度是和我们平时听到真实声音的印象作对比的,比如听一段钢琴的时候你觉得“就是这样”那就说明回放的声音匹配你潜意识里过往记忆形成的印象,如果高音突出或者反之闷的感觉出来,你就会潜意识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如果没有长期训练一般只会有感觉而不能马上表达准确问题所在。个人认为放大器的自然与“随动”这个概念密切相关,真实还原录音,随录音而动是自然的基础。HA800的超高速特性让“随动”在某种意义上打了折扣,举个栗子,还是钢琴,按键下去,无论是哪个音,HA800回放出来的最初音也就是墨水刚落进水里的那一瞬间,最先跑出来的,寿命最短的声音粒子都是很相似的,虽然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差异,这个不是绝对相似,带有其他特色的声音粒子因为比较分散,形成不了势,所以感受不明显,能不能讲人话?简单说就是不论哪个调,琴键下去第一声,声音粒子扩散体系的核心都是又亮又硬的同质化听感,HA800怎么会硬?怎么会亮?怎么可能不柔和?又怎么可能僵化?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且这种一致性让人惊讶,虽然不那么关注焦点就可以听到琴键音律的不同,但是焦点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却是一致的,这样本无错误,谁让你盯着原点听音乐而不顾整体?
不好意思,要对比才能形容,所以有点文章乱序,这里搬出rainbow,rainbow同样的琴声奇点却能明显不同,随动性良好,自然流淌,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那种意识契合度相当高,觉得真实感强烈,声音表达的有艺术修养&造诣,如何做到?其实是表达方式的问题,两个器材表达同一个事物不同,rainbow没有HA800那么弥散,声音粒子有序安排合理聚集,奇点被掩盖,被其他带有该琴键声音特点的声音粒子包围,凝聚,所以表现出可感受或者明显能感受的随动感,自然度听起来提升了。用人话说就是质感、实体感好,声音真实、自然,给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拟真度高,让人觉得以往听过,本该如此。那么HA800是不是有点too fast了?……
下面说一下HEXI的rainbow,HA800替代了KKMASTER之后又入了2A3C牛出胆机然后再次手痒,又尝试各种奇葩,然后就有了rainbow,话说记忆中KKMASTER有那么点阉割感情,个人按上面理论理解也是随动性的问题,不过陪我3载的机王已经退休良久,记忆信息量不足就不做深入分析了,下面还是回归正题rainbow。
初听rainbow,第一印象就是不好听,这种感觉来自潜意识,其实有时候我们总会用主观的标准去评价和判断一台机器,但是往往中毒都是潜意识先倒下,然后理性才试图去解释一切,这个逃不出的魔咒可以称作中毒定律,至于潜意识如何而来,怎么会有好坏的判断,个人觉得还是日常生活中各种真实场景的信息记忆,不好听是感受,但是要说出来就要动用明意识和语言逻辑,那么rainbow除了声音中正、解析高(这个确实狠高)、质感好之外,就是那惊人的中频能量堆积,平面化声音,粗糙且刺激略带砂石感的表达方式,对于细腻和听惯轻描淡写表达方式的我来说很不习惯,听蔡琴《机遇》这样的小编制乐曲感觉安静不下来,没有舒缓、安定感,显得严肃死板,中规中矩,完全么有灵动的概念,尤其缺“灵”,“动”则因为能量聚集减少了流畅感而相继也失去。但是那时的rainbow相比HA800是力量感、质感,虎虎生风的演奏,血脉喷张的冲击,揭开伤疤的现实感,不过弊大于利,所以终归不好听,就没有多听了,这时候拜倒红裙烧友在俱乐部写了一篇名为《hexi rainbow,一步之遥的好耳放》的帖子,这篇帖子不似大家坛前两篇那么褒奖,有些缺陷的暴露,我比较喜欢看揭丑的帖子,琢磨背后的信息,所以拿出来讲一下,我觉得部分描述写得贴切,但是语气中赞多于贬,而这个阶段的rainbow就是该贬,这个状态离好声音还有相当距离,作者说的流畅度好不认同,能量堆积像血块阻碍血流影响流畅度,过多的堆积不仅让纵深无处寻觅也让声音犹如炽烈的激光随节奏起伏在皮肤上烧出一块块大小不等的血斑,这样的刺激声音给耳朵太大压力,听感简括就是“累!”,形体感和均衡我比较认同,对比HA800刺激、不安定、声场小,这时是rainbow的第一形态,其实按照升级时间推断之前三篇帖子作者听到的都是第一形态的rainbow,给的评价都很高,那么909不会那么不济吧?开个玩笑,没听过,推测而已。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我的rainbow的平衡耳机口左侧没有声音,机器有小BUG,因为要送修才有了后来的升级,以及喧宾夺主的后来,那么因为好奇,我打开rainbow,呵呵,其实无论从外表到内在,这台机器没有让人有一丝重料感,唯一值钱的导电塑胶电位器还作为宝贝特点在X宝网产品介绍里着重说明,RCA接口也比较单薄,当然使用感受还是挺好的几个插口都不错,就是壳子,插件,电路原件都普通,看样子估计工业化机器生产,尤其壳子在加工时候精度不够,平面不平反光下可以看得到,这点有点不应该,总体机器看上去有廉价感,那么里面到底有什么,第一印象又是什么?就是不多的原件,电容基本长得类似,还有运放!没错,不是分立原件而是运放哦,被人不屑的用料,被人不屑的运放,这里给张图大家看个感受,多的图也不给了,为了尊重作者,因为升级回来作者就给机器贴了撕毁不保修的封条,那么我也不做过多曝光,这个机器再次给重料党闪亮的一记耳光,好声音和贵料没有必然联系,必然存在的往往只有心中那幼稚可笑的虚荣&欲望。
第一回合结束,机器送回去,瞬间几乎是在瞬间就升级完毕,作者二黄总动作迅雷,我收到,第二回合开始,效果作者如是说:更宽松,纵深更好,实际效果确实改变明显,能量聚集得到了很好地处理,纵深有了但是还不够,声音不再平面,刺激感降低了,润泽度提升了,流畅感出来了,和HA800比声场还是略小,然后其实我已经不定义为不够细腻了,就是觉得升级后的rainbow还是有点小刺激,终版升级后才知道依旧是细腻的缘故,其实这个用我之前文字中的理论可以更好的理解与解释,呵呵。
HA800放人声时候更多会觉得歌手口里含了一口水,很嫩的感觉,但是这种嫩似乎什么歌都有,鲜嫩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感觉用HA800驱动出的声音表达可以看到声音后方的感觉,纵深强到有种鸟瞰音乐厅后方的感觉,这也就是通俗所谓的典型声底,放什么音乐都有的一股味,一个固定的表达模式,RKV 的3代我觉得属于很典型的有股味的放大器,太典型了!那股味,虽然也很好听,HA800其实个性不是那么明显,因为我对他太熟悉,所以不由自主又走题写他的感受去了,而这一切可以理解为声音粒子的组构方式导致,器材随动性不足,自然度不够的表现,rainbow就没有这个感觉,但是此时的rainbow依旧还欠火候。然后二黄总去了北京,那么不知道他在那里琢磨出了什么绝技,接下来就是精彩的二段跳。所以然后不是就没有然后了而是还有……还有hope~
这里说一下rainbow的平衡口,其实这个平衡口据作者说是按照专业机器设计,平衡输入,单端处理再平衡输出,实绩听感换了平衡口T1的声音没有很明显的声场扩宽,而在以前听过的很多带平衡输出的机器上是一耳朵惊艳的,不过听久了就发现不协调,rainbow的平衡口和单端唯一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声音分离度的进一步提升,其他似乎变化不那么大,但是均衡依旧,这个均衡指的是声场的正常无变形,但是干也是一个问题,干了容易刺激,爆粗,“露陷感”是很有意思的感觉,突然觉得在某些旋律下机器应付不了,表达异常不按常理出牌,眼看着就要出轨。
这里其实有个相对的概念,水加的太多反而有点“假”,但是单端水润化稍微多一点则平衡就刚刚好,真实、润泽。单端比平衡好听个人觉得除了原理什么的外还有点歪理解释,就是分的太清不如有点混,让老天来安排奇妙的韵律,水至清则无鱼。
那么第二次升级改变了什么?谁又是幕后推手促使了改朝换代?同样,来不及掩耳机器又回到我身边,据说二黄总一天解决好几台机器升级问题在鼓掌之间,这个效率让我觉得似乎没有花太多功夫,怎么才能凝聚人类的劳动和智慧结晶呢?估计智慧多一点吧,这就是TMD中国制造业的硬伤,高附加值产品都TM给老外赚去了,跑题了,回到rainbow,这次改善点主要在,按照作者自述:声音更细腻透明,背景更安静,实际体验是这回彻底没刺激感了,没有“露陷感”,不会有眼看就要出轨的危机感,其实这种感觉是对于临界点的一种真实感受,没有的话说明声音表现都在“安全边际”内。单端水润感再次加强,不似HA800那样整体的空灵润泽而是一连串音符的个体水润带来的整体水润感,所以此水润非彼水润,也可以说是结相略小(听着不觉得小,HA800则有点膨胀,虚胖)且每个结相都更润了,还是与两台机器表达方式密不可分,单端水润强化为平衡可听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声场弱势相对于HA800已经不存在,或者不会再切换中有明显感受差异。声音灵动系数提升,更加自然活跃,鲜活甚过HA800一点点。细听信息量不丢失,这里解析强的体现我觉得更多是表现在声音的纹理上,明显超出了HA800,但是这个与表达方式也有关。解析不会离开发声源或者声线,反而信息量更多是声音纹理的释放,声线不是很光滑,有点长毛,有点像高倍放大镜下的皮肤表面,但是毛不碍事,不刺激,就那么自然展现,我养龙猫,世界上毛最细腻绵密的宠物,一个毛孔60根毛,近距离观察总有解析爆棚的感觉,感觉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不够用,但是却又那么顺畅自然,不像刺猬那样突兀,这就是高解析,Retina屏幕,透过这种信息量,我的耳朵应接不暇,其实主音已经足够刻画变化点,但是解析的提升让更细微的变化点裸露,虽然耳朵不一定分辨出瞬态的变化,但是感受到更多可关注点,是的,会更累,是的,会更新奇因为原来没有的体验,尤其T1,满满的一口解析吃进去,800因为空间开阔,相对不是那么信息量爆棚的感受,812因为文艺化了所以另讲。那么依据“声音的原子理论”怎么解释这个声场、解析、润泽?个人觉得首先粒子聚集,扩散有限声场空间就腾出来了,相对感受,虽然本来还是那么大,但是听起来开阔,背景也随之黑化,不是因为菩提本无树,呵呵,然后就是对润泽和解析的原理分析,按照前面说的,润泽前提是声音粒子少量扩散不拉帮结派不构成实体感、质感,而解析强那种毛茸茸的感觉是因为声音粒子相对聚集,那么答案有了,rainbow比HA800声速更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反过来慢也可破,后面道来。因为rainbow更快,声音变换更迅捷,声音粒子来不及扩散,下一个声音变化点就到来了,就有了新的扩散需求,所以导致声音粒子没有HA800扩散那么多时间,那么因为粒子寿命呈金字塔形,寿命长的粒子数量衰减明显,所以短命粒子多,在有限时间,粒子扩散中同类聚集,搭建成稳定的金字塔,塔尖粒子少不构成实体感所以显得若有若无,润泽,塔腰粒子一定程度集结,有一定质感,形成解析好的毛茸茸的感受,塔底粒子最多,形成结实的结相,高密度的声音。所以润泽需要粒子扩散快,解析需要声音变化切换快,两个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可以打破能量堆积的樊笼,解开力大声粗的魔咒,达到武功至臻至美的境界,可能是一派胡言,但是阻止不了我的想象和发泄~
说了这么多,其实与欣赏音乐关系还真不大,适合于喜欢折腾的烧友专研,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第二次升级依旧是潜意识感受在先,觉得这台机器欠提升的地方不多了,声音已经不由自主满意了,然后才是一系列细节线索寻找和AB对比,还是好听在先,为什么在后,没有违背中毒定律。
HD800是这次改朝换代的主要推手,我有T1、800、812三个常见的旗舰,平时因为耳朵有限,总有两个处于失宠状态,这次rainbow推800挺好,虽然作者一直表示rainbow是T1神器,但是我觉得那是作者的喜好问题,其实仪器般精确的rainbow和仪器般精确的T1得到仪器般精准的声音,真实、质感、定位有准确无比的感觉但是没有死板感,有一说一的务实,信息量爆棚,耳朵应接不暇,整体和HA800类似,不是偏高频也不偏低频构成所谓的金字塔音效,属于比较匀称的身材,低频不轰头潜的深也不缺量感映衬,让人觉得不多不少,不过不失,但是T1毕竟属于近场神器,显微镜特性让这个耳机超快的响应更多的反映了录音而非音乐,毫不留情的揭示,当然大奥的揭示能力强T1很多,不过T1与同类耳机比起来还是刻意设计了偏向揭示,像个直性子的人又十分挑剔什么都不放过,虽然表现有所柔化,有所文艺,但是还是太放不下,导致系统包容性不那么强,更多时候注意力没有放在整体的乐律而是细节,某种意义上可能“过的艰难”,所以是好声音但是不够巧妙,正确但缺点变通。800是一个对前段非常敏感的耳机,但是人造声场虽然被部分烧友诟病却为800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尤其是我那副很早起型号的800,日月星辰般的声场,加上rainbow密密麻麻的信息轰炸,形成了一个看似无关确又很搭配的组合,找到了宏观与微观的平衡点,让我体验到之前800玩的最疯狂日子里坛子上老烧提到的800空是前段信息量不够,要用信息量喂饱800,细致但又有整体观,以前没有的体验,现在有了,内啡肽分泌,产生了现阶段的欢喜,所以800被推好是rainbow上位的真因,T1仅属于要因,那么800在HA800下确实也不空,泛音吹起的泡泡也能填满800,比高解析带来的纹理要顺滑,但是大编制不够深刻让人觉得总有些难以释怀,同样不空的前端,我最终选择了该有力时候就能有力的那个,但是800属于有一股味的设备,是器材不是仪器,大声场造成的疏远感与冷漠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太过于热情的尴尬,和HA800非常凑巧的类似是让人感受到意象更多而触手可及更少,一种挥动大旗的意象,一种需要靠想象去体验的临场感,they are there and they are clear。最后是那个“加了蜜”的812,悦是他的唯一,从来都面带微笑,哪怕面对劫难也始终如一,悦,愉悦,AKG的一贯,绝不刁难,没有血淋淋的揭示,没有骨干的现实,永远丰盈美观,画皮大花瓶,通过AV的声底削弱毛刺感带来圆润的音律,另,我瞎猜812是更快到位的振膜让余音有了更多释放的机会,更快声速带来反过来慢的感觉,物极必反的体现。但是有意思的是HA800下812和rainbow下812的区别,其实812还是那个812,他的AV还是AV,HA800的表现形式正好化开了812的浓郁,但是依然存在影子甚至一半,也就是说HA800下的812不那么AV,但是也能在一部分场合感受到这个感觉,去的不甚干净,但是总比不去明显清爽透彻一些,所以很多烧友说HA800是812的最佳搭配,但是HA800这个名字其实明显与800有关,而且JC在做HA800几年间最后才上市了812并且出了针对812的调音版本,这里一个小插曲,HA800最初到手我觉得不够力推T1让JC调整,JC表示很容易做出改变,而目前的风格正是他所认同,要增加凝聚感很容易,所以我把机器寄回去,JC很快帮我修改了,然后我拿到机器,确实下盘线条收紧,仅仅这么一点点调整,按照JC的意思还不到3%就已经让HA800走样到不认识,但是确实因为是微调,而且不是全频段的,我觉得机器有点四不像了,所以寄回去按照原来的风格改回来,这是一个小故事但是意味这设计师对风格有过充分考量,同时对于完全推倒这种风格不具有认同度和现成的操作优选方案,这也是HA800为什么个性的原因,如果不做对比,HA800下的812几近完美,做了对比就知道某种意思上HA800更适合812但是确不如没对比前觉得那么的完美,因为812的特性压盖不完全,但是rainbow下的812就是本性裸露,AV但是圆润流畅,这里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中性的放大器对不同耳机会有那么大差异,尤其是812相较之800和T1,我觉得要么是812有问题,因为800和812能驱动好的机器一般没有大问题,HA800属于特点小众化的放,如果812需要这么一个放才能OK那么设计就失败了,仔细再聆听其实如果关注乐律的话,812并不觉得AV,只有不断切换才能有所体会,这里比较奇怪的是812这个耳机不似800很容易找到整体感,也不想T1强制让你看到一切细节,812需要你关注旋律,注意力放在乐曲上,在一个既不宏观又不微观的位置,你看不到非常多的细微也感受不到宏达场面,但是这种矛盾恰好让器材消失,音乐响起,让悦耳旋律带你忘了发烧,812可以做到,AKG擅长如此。那么力呢?812用HA800推的力呢?不缺么?其实不说不缺,这里一方面812容易能量堆积,因为1.5T磁场驱动更加迅捷敏感,所以轻声细语的HA800下812不是那么缺力,一方面力是刻画,但是812骂人不带脏字,杀人不用刀,所以不是那么靠这种力来表现气势,隐隐的什么都有了,但是还是悦耳。
下面再聊一下作者,不是帖子的作者是机器的作者,特点都是自信再自信,因为不自信的作者没有固定的听音观做不出稳定风格的声音,哪怕过程中有彷徨,最终总是自信,排他,很难逃出这个魔咒,或者是选择回避,文人相轻发烧界也基本亦然,可能有些固执可能有点执着,但是用户很少有他们的从业经历,很少了解他们的制作历程中的历历在目,我们是圈外人,我们只管体验,只管耳朵收货,我们博爱,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且难以从结果倒推过程,所以我们有发言权,有选择权,但是依旧十分尊重每个设计者背后的汗水,的执着,的坚持,的无怨无悔。我渐渐学会不去和作者们争执,站在他们角度思考问题,然后反思自己的感受,再做出自己的选择,兼容并包,敬畏聚焦与专注的人们。
最后再聊聊我那2A3C牛出胆机,我之前帖子说过这台机器是专为T1打造,作为一个尝试,非常传统经典的单端胆机线路,过硬的质量及参数指标,到手后因为管子搭配完成度不高自己做了一回调音师,参考着HA800换了不少管子,最终八国联军终满意,现在迎来了rainbow,实话说和2A3C还有几分像,也有处于另一个世界的不同,说说类同,驱动力一流,控制力一流,尤其低频控制力,大场面不乱、不混、不糊,rainbow更多纹理,2A3C更多顺滑,结相不大不小不会让人有刻意关注的欲望和rainbow也很像,这几项提到的硬素质上都属于优异水平,来回切换两台机器斗的不分彼此,说明土炮经历了HA800和rainbow的参照还是有立足之地的,不是找不到窍门的国产残疾,新的价值洼地?见仁见智。
说说不同,2A3C更大横向声场,这样一来声场就不是规矩的正圆形了,不是那么“规矩”了,声场纵深要少于石机一点,但是不会觉得平面,因为表现形式的缘故,传说中的胆味,不同管子胆味浓度不同好似拿铁和卡布奇诺的区别,胆机声音活性、弹、飘、滑、润,石机声音准,板上钉钉,延伸到位,通透度更好但没有胆机润泽和弹性,这里有个“通过性”类比,T1这样的机器就是喜欢纠错,但是胆机不给它机会,浮光掠影是很好地解释,没有那么多信息量但是更顺滑,声音延伸不似石机那么到位,“通过性”良好而深刻度下降,定位不是那么精准感觉不是那么一本正经但是流光溢彩依旧,因为声音的飘,所以纵深略欠或者说原本均衡的横纵比被变形声场打破却表现的不那么明显,因为声音本来飘逸,巧妙化解了本该有的忧愁,有时候也觉得没有表达到位浅尝辄止,但是一旦停止无聊的切换和对比,胆机的魅力就能轻易带你领略另一个美妙音乐世界,按照石机的理论解释不了胆机尤其是有传统胆味的经典胆机,林林种种的素质不一定无法对标,T1在2A3C下耐听度提升因为不会那么应接不暇,更多舒缓惬意,另一种方式解决刺激性问题,世无完物,有舍有得,那么通过《声音的原子理论》来解释,就是胆机差异化竞争,避开了速度竞赛,用慢赢得了客户,不去做拼命不讨好的职业经理狗,而去做提供狗粮喜闻乐见的有机蔬菜贩,因为电路相应慢,而且是声音粒子扩散速度和声音变化切换速度的双慢,都跟不上队伍啊,没有了眼花缭乱,只有不稳悬浮却又单纯的幸福,声音卷了边,延伸不出去,能量聚集,好似在玻璃管内打了圈,跳不出去,产生了弹性,构建了胆味,rainbow弹性感就很少,当然乐器自然发声的弹有,但是那股味没有,还是那股味的问题,固定表达方式就少很多很多,所以靠近专业器材嘛,胆机音韵更好,有自身明显特点,慢慢叙说那童年的故事,尤其是拨弦乐器,比如吉他,那个销魂,难以言喻,还在发烧路上狂奔却还没有接触胆机的朋友,你需要胆机增添的额外厚度么?能理解并欣然接纳润、弹的意义么?能接受不唯真的玻璃瓶声么?
本来打算明日再续,困意上升,但是还是决定今天有个了解,想说的都说了,近段时间的体会射完了,也懒得看前面究竟写了什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几天不同时间开工思路发散、分裂难免缺少连贯虽然我尽力了,写给自己多于写给他人,日记式散文体,算是当下里程碑的一个总结,其实出差在外用手机听一首许巍100遍不换歌也很爽,发烧有时候只是一种寄托,也可以完全没有,但是音乐永远存在,也许rainbow还在等待下一个对手,也许明天是全新的开始,太多太多终归寂寥,余不一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