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发烧理念] 黑胶 vs 数字 风格之差还是素质高下之差

  [复制链接]

0

主题

2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6-5-21
发表于 2016-5-24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6-5-24 19:30
原始100万像素的照片比1000万压缩到100万差,主要是100万像素的感光元器件通常比1000万像素的差很多,因此 ...

還有, 用24/96錄時製作的容錯空間大很多
但正確降頻後來到我們消費者裡聽來會有差別?
我沒聽到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63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2-3-24
发表于 2016-5-24 22: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播好,数播是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2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3-12-16
发表于 2016-5-25 01:0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6-5-24 19:30
原始100万像素的照片比1000万压缩到100万差,主要是100万像素的感光元器件通常比1000万像素的差很多,因此 ...

2496到1644相当于先过采样再做数字抽取,当然和直录1644不同,带内噪声就不一样,2496采样的量化噪声频带更宽,噪声谱密度更小,抽取以后噪声功率和1644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526

帖子

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5
注册时间
2011-11-17
发表于 2016-5-25 0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ultra2013 发表于 2016-5-24 17:42
白版,未必。。。”高码率录模拟,再压缩为16/44.1k,比起直接16/44.1k去录模拟,肯定是更好“

直录44 ...

我用高清播放机录歌华机顶盒的节目(48k采样),声音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546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9-10-25
发表于 2016-5-25 05: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要攻击卡通头像的!不可理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6-5-25 0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6-5-24 19:30
原始100万像素的照片比1000万压缩到100万差,主要是100万像素的感光元器件通常比1000万像素的差很多,因此 ...

是的,主要还是看传感器本身的品质,如果本身品质过硬,硬件纯100w和低品质硬件1000w软件到100w显然还是前者自然的。

不用16/44主要是这格式本来诞生的时候就是有目的的,当时数字音频的业界标准就是16/48,但sony为了让专业器材和民用器材有所区别,故意设置了这个格式,因为二者就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通用,为日后民用器材更方便得作假做好了铺垫。

类似的事儿倒不是sony第一次干,当年电影界普及16:9和21:9的时候也是这种考虑,为的就是不让你在家里就能看到电影院的效果。

虽然不太想把这事儿往政治上牵扯,但还是想引用奥巴马先生的一句话:“这世界上的人是分善恶的。”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5460

帖子

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2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16-5-25 0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从专业机里面走一圈,解析被“增强”了,是不是在里面走无限圈,素质可以达到无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91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3-3-25
QQ
发表于 2016-5-25 0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6-5-24 18:40
业界现在100%都采取的做法,不用怀疑肯定是更优的。其实和摄影里是相通的:原始100万像素的照片,画质会 ...

我想现场录音因为是实时演奏的,保存那次演奏只用录一次,所以都是以高规格记录作为母带,用来备份和后期制作。

相机传感器同底,像素越低,信噪比还是更高的。AD过程也一样,采样率低一些,模拟信号积分的时间更久,噪声的比重自然低一些。

个人意见

点评

不论是现场录音还是录音室制作,早已通用24/96的规格了,没有人用16/44去采录音乐。16/44仅仅用于CD Format,而且这也是为了迁就20多年前制定下来的那个规格。  发表于 2016-5-25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发表于 2016-5-25 1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老話題.....

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 是死硬的黑膠派,但是dCS兩代旗艦的評論都是他負責的
他的結論是 燒進CD的高解析數位檔 最好,其次是SACD,其次是升頻的CD

但就算是高解析數位檔 和最高級的黑膠系統播放同樣數位錄音轉刻的黑膠片 相比 只能說差不多
他主觀更偏好黑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5-8-20
发表于 2016-5-25 12: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5-25 11:20
這個老話題.....

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 是死硬的黑膠派,但是dCS兩代旗艦的評論都是他負責的

高档黑胶机动则200万人民币,好的phono也能送个五十一百万,各种意义上当然不是dCS能比的。其次dCS系统自身因为需要15根线材,加上自己声音太中性透明偏解析,你搭配15根双皇冠,奥丁,绝对梦幻,ESS…混着搭会出来截然不同的声音。最好的dCS系统应该是5件套,10mhz校准二嫂的原子钟g01(羚羊声音不够安定),声音的工整细节素质会再上一个台阶。

时钟是对供电与bnc线材极端敏感的,我认为是解码器的2到3倍敏感度。dCS系统却可以拥有两台时钟,所以整套系统敏感度大概是你们手上的解码器的10倍。这也是15线的悲哀和潜力。同时也说明你的再生不一样的话声音也会很不一样。

我也用过登峰745和二嫂p01+d01,都是用了一两周的样子,我也可以写个评测,可是不是用户根本就彻底把握分体与搭配是很困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5-8-20
发表于 2016-5-25 12: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tagem 于 2016-5-25 16:50 编辑

关于高端黑胶和dCS在高烧群双修的人并不少,如果所说的人家怎么说起这个话题没有低烧这么亢奋,那是因为他们深知黑胶读不了CD,反过来也是(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0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2-8-12
发表于 2016-5-25 1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有人把直接采用1644的技术规格来翻录  简称直录  貌似即将杜撰一个新概念


提问  什么叫数字翻录  什么叫数字直录   唱片工业的专用名词   会不会要不要跟着民间喜好来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5-8-20
发表于 2016-5-25 1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tagem 于 2016-5-25 12:30 编辑

最后很多人觉得dCS代表数字的顶端,其实也并非一定如此。dCS时钟需要校准,dcs转盘和解码器也并非这对他们家就最好。我说一下我现在的配置吧

GT/CD:
转盘 Esoteric Grandioso P1
独立升频 dCS Scarlatti Upsampler
稳定时钟 dCS Scarlatti Clock
校准时钟 Esoteric G-01 Clock
解码器 CH Precision C1/dCS Scarlatti DAC

SACD:
转盘 dCS Scarlatti Transport
稳定时钟 dCS Scarlatti Clock
校准时钟 Esoteric G-01 Clock
解码器 dCS Scarlatti DAC

我想马上都能反应过来,dCS全套最好,CH全套最好只是低烧/喜欢一砸千金不爱研究搭配的大叔们脑内虚拟出来的结论。我有dCS四件套为什么我留着p1和c1呢。

五分其实从原理上理论上都不难理解,只是全方位地压榨解码器,提供极限输出。现在我还准备再买一台ch precision x1来单独供电c1。加上现在五六十万的解码器已经开始冒头了,没准哪一天就有时钟口的超级解码器冒出来了可以进入这种六分体系统了。哈哈 其实dcs四件套+g01,终点的解码器不一样,其实可以出来接近于黑胶的那种自然宽松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我CD主力目前是CH PRECISION。R2R构架的解码器厚度和自然感也许确实比起delta-sigma要有先天上的优势。

不得不承认,dCS解码器本身说实在的是很参数的那一种,如vivaldi测试的数据结果很优秀那样,ring dac是很注重动态,细节刻画,线条,醇度的解码器。和lp的style说扯不上关系嘛,那确实不太扯得上关系的。dcs就是英国的esoteric,哈哈,多了一份大气跟气质,但是本质上还是一群技术男做出来的声音理解。

现在很多天价解码器类似于msb和偷偷,trinity这些解码器号称拥有很强的实力却没有时钟口,没办法得到独立供电的hiend时钟的援助,有些连接纳hiend转盘的clock out都没有…还是usb口上限太低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6-7-30 14:1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150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2:1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onthuang 发表于 2016-5-25 11:20
這個老話題.....

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 是死硬的黑膠派,但是dCS兩代旗艦的評論都是他負責的

我询问过德国High End音响协会的CEO,他本人偏爱黑胶,家里主要听黑胶,但他也承认在德国High End圈子里对黑胶和数码声音好坏的主流看法是:两者是“不同”而非存在“高下”。像国内一些黑胶高烧那样贬低数码抬高黑胶的,属于少数观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2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15-8-20
发表于 2016-5-25 12: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6-5-25 12:15
我询问过德国High End音响协会的CEO,他本人偏爱黑胶,家里主要听黑胶,但他也承认在德国High End圈子里 ...

其实国内高烧也不会这样,说到这种话题就特别兴奋,多半就是那种买不起数字在单修的,黑胶也不是特别好的

在我看来其实数字和虚拟有差距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是当你有想听的音乐只有CD的时候,你就只有黑椒,难道你去电脑旁边打开来听听多媒体吗?双修是玩到顶端很自然的选择。

我不愿意按照我的器材选择我能听什么, 在我看来,这就是彻底的发烧友了,也是作为发烧友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8 00:55 , Processed in 0.109297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