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eng 发表于 2009-6-4 18:24:03

回复 289# 的帖子

没别的意思,就是取代kaixin001而已。;P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4 18:25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09-6-4 20:34:44

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辩论不完的问题 ...... :)

情歌王子 发表于 2009-6-5 00:08:01

是的。在客观测试做出来之前,我也不用费那么多口舌了,暂且先以比数字大小告一段落。

emmanuelle 发表于 2009-6-5 00:28:50

这种不设定前提的讨论毫无意义,根本得不出明确的结论。
首先得设定投入成本是多少,其次,最重要的也是,必须将数模转换部分排除在外,单纯讨论CD转盘和计算机数码音频的各自输出质量,才是两种数码音频重放思路的关键差异之所在。
严格来讲,二者都应该在独立时钟的控制之下,来比较。
既然记录的都是01,那就比数码吧,别把模拟电路拉扯进来。

adam1111111111 发表于 2009-6-5 02:25:37

标准的不同决定了双方的论战是比较没有必要的···

话说为什么主观无法比较?对于同一个人而言是可以比较的,因为一件事被称为主观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其单独的标准,在同一个人的标准下是可以比出在该标准下的音质高低的,一个人的主观是YY,这说明标准样本库容量太小(仅为1),不具有普遍性,而当这个样本库中的每个单一标准都得出相类似结论时(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完全隔离的,这是由于被访样本的共性决定,因为听者不是猩猩,更不是牛),这个结论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妨将此视作经验主义。这里涉及到我认为的一个争论点----标准的普适性。王子坚持所谓的国家标准,即用计算机评测数据说话,在这里我个人认为该标准不具有普适性。原因如下:面对对象不同,对于录制标准,之所以有16比特24比特之分,是因为面向的对象是计算机,而计算机具有定量可控性,而重放标准面向对象是人,对于人而言很多情况下只有定性可言(描述可见所谓听感评测一堆···不表···),(我们可以从人机工程角度探讨一下剩余很少一部分定量是怎么来的,追本溯源,不难发现最初依靠的就是上文说提到的经验主义),这两者分别适用不同的标准,也不能说定量一定比定性强,毕竟计算机不一定比牛的音乐素养要好,能听出贝多芬之流想要表达什么···当然我是唯技术论,目前的计算机不能识别这些,但未来就不一定,如果有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灵测试,我们即可认为它(或者他还有她)具有同时兼容此两种标准的可能性,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可行。所以我认为争论的双方在不同标准下争了这么久,都有点累了吧···喝喝茶放松一下···
下面纯属个人看法···个人认为在这场争论中的重点面向对象是人,该对象的万恶的不能定量衡量的特点决定了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两个标准之间的调和是很十分非常地困难,所以我认为在科学的曙光照亮HIFI界之前,只好沿用老掉牙的经验主义,而我辈将继续致力于调和两者间的矛盾,开发(调教···)出一个“图灵美女”出来,以飨各位HIFIER··

adam1111111111 发表于 2009-6-5 02:27:34

新人深夜发帖 若有不足冒犯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海涵···

bg1pdq 发表于 2009-6-5 06:31:01

原帖由 emmanuelle 于 2009-6-5 00:28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种不设定前提的讨论毫无意义,根本得不出明确的结论。
首先得设定投入成本是多少,其次,最重要的也是,必须将数模转换部分排除在外,单纯讨论CD转盘和计算机数码音频的各自输出质量,才是两种数码音频重放思路的关键差异之所在。
严格来讲,二者都应该在独立时钟的控制之下,来比较。
既然记录的都是01,那就比数码吧,别把模拟电路拉扯进来。


这是本贴最精彩的一个回复,作个记号。

mifeng 发表于 2009-6-5 10:35:05

294楼的回复也很精彩,都看了吗?

emmanuelle同学说的挺好,168做两者比较的时候当然是这规矩,我默认沿用,确实是不周到。

但是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虽然不懂CD的机制,但印象中CD记录的信息与现代计算机体系下的01有所不同,所以说记录的都是01未必成立。

第二,我之前早就说了,这不是什么讨论,因为蜜蜂认为讨论要建立在双方对讨论对象都有一定认识和接触的前提下去进行,当然这是蜜蜂认识论的一个局限之处,但小弟最多只能说是闲来无事代替开心网的一个行为。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5 10:43 编辑 ]

emmanuelle 发表于 2009-6-5 11:32:35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5 10:3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294楼的回复也很精彩,都看了吗?

emmanuelle同学说的挺好,168做两者比较的时候当然是这规矩,我默认沿用,确实是不周到。

但是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虽然不懂CD的机制,但印象中CD记录的信息与现代计算机体 ...
CD肯定是数码音频,不过它记载01数据的格式与计算机文件差别不小而已。其原因在于近三十年前的计算机技术尚未成熟,所以CD在传输数码信号的时候才用了与时钟同步的技术。
而现在的计算机音频与CD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传输思路上才用了异步,也就是独立时钟的参与。
这个争论本质上是同步与异步的争论。
我说一点外行的理解哈,对于PCHIFI而言,高精度独立时钟与快速大容量缓存都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难题了。
现在需要研究的是数模转换电路如何能更准确地来对应以计算机音频文件为格式的音乐信号。所谓jitter,其实也就是在数码信号流动起来才存在的。
S/PDIF其实不能很好发挥PCHIFI的理论优势。

nxynxy 发表于 2009-6-5 12:20:56

原帖由 adam1111111111 于 2009-6-5 02:2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话说为什么主观无法比较?对于同一个人而言是可以比较的,因为一件事被称为主观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其单独的标准,在同一个人的标准下是可以比出在该标准下的音质高低的,一个人的主观是YY,这说明标准样本库容量太小 ...

这是本贴最最精彩的一个回复,也留个记号。

mifeng 发表于 2009-6-5 13:27:32

回复 298# 的帖子

那末我也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是学哲学的,理科方面有所欠缺。

我认为:专业的永远可以比作为附加存在的东西好,只要都在同一个时代存在。

另外,请艾曼纽尔看看我之前写的第二条。

并且请看看adam1111111111兄在294楼的回复,nxynxy兄,我与您看法完全相同。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5 16:45 编辑 ]

nxynxy 发表于 2009-6-5 16:27:17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5 13:2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末我也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是学哲学的,讨厌理科的逻辑思维。
我认为专业的永远可以比作为附加功能存在的东西好,只要都在同一个时代存在。
另外,请艾曼纽尔看看我写的第二条。

并且请看看adam1111111111兄 ...

不是所有的理科生都是这样的逻辑思维的,我也是理科生,当我看到“人的听感”只能是YY的时候,我就感到讨论不到一道去了,这是什么逻辑,“人的听感”连作为推理对象的地位都没有了,那还听个什么什么啊。

听,是音响音乐爱好的第一活动目的和过程,连听感都不谈了,还搞个屁啊。

不谈听感,连本末倒置都算不上。

[ 本帖最后由 nxynxy 于 2009-6-5 16:32 编辑 ]

mifeng 发表于 2009-6-5 16:38:12

回复 302# 的帖子

哦,我没把其人扩大到整个理科思维人的范畴,只是说我自己说话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如让兄误解了,蜜蜂说声抱歉。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5 16:43 编辑 ]

nxynxy 发表于 2009-6-5 16:55:58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5 16:3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哦,我没把其人扩大到整个理科思维人的范畴,只是说我自己说话与思维方式的不同。
如让兄误解了,蜜蜂说声抱歉。

没有必要抱歉,我们说法上没有冲突,理科的逻辑思维和理科人的逻辑思维不是相同对象。

ywp312 发表于 2009-6-9 12:34:31

看了吃力...争到明年也争伐出结果

搬一台PC+1394声卡+DAC+耳放+HD650...

去小白店对比测试一下,就OK了:)

[ 本帖最后由 ywp312 于 2009-6-9 12:38 编辑 ]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硬盘音频机音质是否会达到cd音质?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