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唱片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发表于 2003-5-11 03: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别姬电影里面很好为我们示范了前人是如何学京剧的,当然还是这样打罚有违今天的教育理念,但起码要看看前人是如何用功的。

前辈的地位确实不怎么样,在霸王别姬的开头里送张国容去戏班,老师傅就说唱戏的和窑子里的同属下九流。

题外话:李鸿章的历史地位可能需要重新评价,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分析形势冒着被时人后人定为卖国贼的风险,为清朝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主战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并力行他的洋务运动,而且当时的八国使者都很佩服这位老人。起码从更大的篇幅来看,他心底里还是为了富强。

艺术从来不强迫业者去学,也不强迫观者去赏的。如果艺术到了靠强迫的化,我想它也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京剧做为传统文化的一员,同样是慢热型的,需要静心去听去看,才能慢慢品出一些味道的。在流行歌曲朗朗上口电视剧极度泛滥的今天,要让年轻人接受较漫长的入门过程确实不易。所以我想在娃娃时候就让他听几段,带他入门,至于将来则由他自己选择,这样也未尝是坏事。我想,繁荣京剧也不是一种意识统治国人的意思吧。

抚养孩子,要给他充分的自由。这我很赞同。我以为自由就是体现在让他多接触不同的艺术,而喜欢不喜欢则由他自己决定。因此让孩子听听京剧学学京剧,只要不是强迫,没什么坏事。强行不让他接触京剧,其实也是不自由的一种。就像清末的废除女子裹足,那是“先觉”为了解放妇女,为了男女平等,因此强令执行的。但是可曾想过当时很多妇女由此而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如果改成不主张裹足,但选择权在妇女自己身上是不是会更平等更照顾到转型时期生命个体的承载能力呢。当然啦,无论在什么历史时代,右派总没有左派来得那么得人心,但是回头看的时候右派的思想似乎总是更合理一些。

如果觉得《斩经堂》里面的思想有悖于现在,那其实完全可以另排一些新剧来宣扬现在的思想。改动倒不必。就如莫高窟的壁画,王道士卖了经卷得了些钱就想发善,请了工匠把原来颜色脱落的部分全用些大红大绿描了。过去的还是保持原生态好。

bcdwsq兄一定也是对清末民初的历史很感兴趣吧。钱穆的《国史大纲》里面对“封建”二字的解释我挺赞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1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2-18
发表于 2003-3-29 0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人是个高手,在我看来。过一阵,写完毕业论文,你来给我推荐一点京剧好的曲目吧。我是很有兴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3-28
发表于 2003-5-11 00: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想想也怪难为那些搞京剧的。因为有些人总想把京剧搞到昨日那样的辉煌。觉得这样才无愧于国粹的美名。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有些人甚至说京剧要从娃娃抓起。我倒想说还是救救孩子吧。请给孩子们一些民主的自由,也让他们体会一下人类的另一种文明。今天的世界,是多元的文化,而且明天也必将更加多元。还想让一种文化、一种意识统治国人,已是绝对的不可能。所以京剧虽是国粹,却也不能要求大多数国人都喜欢。虽说穷则变,变则通,但京剧的穷,不仅是自身发展力度不够了,而且是时代发生了较大变化。西洋歌剧在西方还大行其道,因为他们的文化是连续的。而100年来,西风东渐,吹枯拉朽。中华文明全面遭到冲击。而中国又人祸不断。在这种背景下,欣赏京剧已有了明显的文化断层。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物欲横流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京剧大发展,纯粹是做梦。其实所有的娱乐都有其适合的人群。绝对的老少咸宜是不存在的。可中国人的毛病就在于好大喜功,求大求全。以为一下子就可搞出来一个全新的东西。令人叹为观止,而博采众长似乎又是必须走的路。但据我浅陋的观察,中国人学西方,往往不得精华。可能是整整学贯中西的人太少了。而今天尤甚。于是所谓博采众长往往变成不中不西。四不象而已。可偏偏这些人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令旗一挥,人人都要响应。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忽然跳出一个大马猴,自然观者云集。于是改革者欣欣然,确有奇效。但时间会告诉我们,根本不是那回事。今天看了祗园主人及各位大虾的发言,深有同感。我觉得像音配像这样的工作不错。京剧现在的任务我以为不是快速发展,而是认真梳理。象《斩经堂》这样的剧我个人认为就必须改。更应该像个悲剧。但现在我看来好像是在宣扬一些纯封建的东西。我以为重新发觉这里面的“以理杀人”,比改用交响乐来得更吸引人。所以一直以来很喜欢《四郎探母》,不仅唱腔好,故事也好。很人性化。我以为,这应该是京剧改革的一个方向。我从前不喜欢京剧,但现在很喜欢,可能是年龄大了,不喜欢一些像感冒一样的流行性娱乐方式了。而自认为也比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喜欢上了京剧。体会到了他的美。所以我认为,在当前,传统文化没几个人喜欢的情况下,京剧再改也不会有人喜欢,除非不再是京剧了。
胡说了一顿,很喜欢这个题目,一直关注。因为没耳机,一直潜水,今天冒上来瞎说一下,敬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3-28
发表于 2003-5-11 0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想想也怪难为那些搞京剧的。因为有些人总想把京剧搞到昨日那样的辉煌。觉得这样才无愧于国粹的美名。但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有些人甚至说京剧要从娃娃抓起。我倒想说还是救救孩子吧。请给孩子们一些民主的自由,也让他们体会一下人类的另一种文明。今天的世界,是多元的文化,而且明天也必将更加多元。还想让一种文化、一种意识统治国人,已是绝对的不可能。所以京剧虽是国粹,却也不能要求大多数国人都喜欢。虽说穷则变,变则通,但京剧的穷,不仅是自身发展力度不够了,而且是时代发生了较大变化。西洋歌剧在西方还大行其道,因为他们的文化是连续的。而100年来,西风东渐,吹枯拉朽。中华文明全面遭到冲击。而中国又人祸不断。在这种背景下,欣赏京剧已有了明显的文化断层。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物欲横流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想让京剧大发展,纯粹是做梦。其实所有的娱乐都有其适合的人群。绝对的老少咸宜是不存在的。可中国人的毛病就在于好大喜功,求大求全。以为一下子就可搞出来一个全新的东西。令人叹为观止,而博采众长似乎又是必须走的路。但据我浅陋的观察,中国人学西方,往往不得精华。可能是整整学贯中西的人太少了。而今天尤甚。于是所谓博采众长往往变成不中不西。四不象而已。可偏偏这些人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令旗一挥,人人都要响应。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忽然跳出一个大马猴,自然观者云集。于是改革者欣欣然,确有奇效。但时间会告诉我们,根本不是那回事。今天看了祗园主人及各位大虾的发言,深有同感。我觉得像音配像这样的工作不错。京剧现在的任务我以为不是快速发展,而是认真梳理。象《斩经堂》这样的剧我个人认为就必须改。更应该像个悲剧。但现在我看来好像是在宣扬一些纯封建的东西。我以为重新发觉这里面的“以理杀人”,比改用交响乐来得更吸引人。所以一直以来很喜欢《四郎探母》,不仅唱腔好,故事也好。很人性化。我以为,这应该是京剧改革的一个方向。我从前不喜欢京剧,但现在很喜欢,可能是年龄大了,不喜欢一些像感冒一样的流行性娱乐方式了。而自认为也比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于是喜欢上了京剧。体会到了他的美。所以我认为,在当前,传统文化没几个人喜欢的情况下,京剧再改也不会有人喜欢,除非不再是京剧了。
胡说了一顿,很喜欢这个题目,一直关注。因为没耳机,一直潜水,今天冒上来瞎说一下,敬请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3-28
发表于 2003-5-11 0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发了两次。不是故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3-28
发表于 2003-5-11 14: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蚊子兄赐教,清晨3点还在网上,厉害阿。希望不是因为失眠。:D “我想,繁荣京剧也不是一种意识统治国人的意思吧。”其实,我也不是这个意识。只是太害怕样板戏的时代了。而且常看到一些“人物”慨叹,现在的年轻人不懂艺术,只知道听流行歌曲,言下之意好像只有听他们想听、爱听的东西,才是正道。或许这种人在广州较少,所以足下的感觉不强烈。
“当然啦,无论在什么历史时代,右派总没有左派来得那么得人心,但是回头看的时候右派的思想似乎总是更合理一些。”今天这样说似乎是合理的。不过在清末那个时代,如果不是用强力,天知道何时会取消缠足。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惯性太大了。我想,“五四”后100年,大概也无法真正实现那时的“民主与科学”的理想。希望斑竹不要因为这句话删我的帖子。当然喜欢那些思想剧烈碰撞,新思想不断涌现的伟大时代了。改朝换代、英雄辈出,令人震动。不好意思,严重偏离的京剧了。希望老唱片别生气。
我有的《斩经堂》是周信芳的,一则不太喜欢周的嗓子,更主要是不喜欢这个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在后汉演义、光武中兴中早有所闻,但那时好像没觉得这样残酷。所以只听了一遍,再没听。
楼上几位大虾,有个问题问一下,为何磁带里的声音与网上的声音不大一样?我听余叔岩的磁带,很不好听。可在网上听,立刻喜欢上了他。而杨宝深正好相反。请问,你们听京剧都以何为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199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03-4-12
发表于 2003-5-10 15: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贴有点二人传的意思,你一贴,我一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3-21 2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祗园主人谈谈聆听京剧的体会吧!

我最喜欢的是老生,传统的那种。马和周都不能算
清癯骨相是我喜欢京剧老生的原因之一
上面的话说的真好啊!
LP以前听过,主要是家里老人喜欢。磁带的声音很不错的,国外一直都在卖这个的。
周信芳、梅兰芳、马连良三人,我都喜欢,他们是新派,也是第一流的。他们三人手上,似乎已经把京剧革新可以尝试的路子都走遍了吧?他们绝对是个临界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2 13:25 , Processed in 0.07412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