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5522348

如果母带有出售,购此版本的CD碟还有意义吗?

[复制链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1-14 19: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ndless 于 2011-1-14 19:02 发表


CD也能算是高音质?

只是因为44.1的低劣表现,所以让高端CD机有了更多的表现舞台。可以在数字处理上做更多的手脚。

在我听下来,高码率的音乐文件。对于DAC的要求比44.1要低得多了。低端的解码也可以出很好 ...




我是指16/44.1的规格的高音质。你把CD碟抓下来的音轨在PC-FI里播放,多少能达到高级CD机播放原版碟的效果呢?毕竟流通的大多数音频文件还是16/44.1的。如果是说高规格音频,那当然比起CD有优势。不过和SACD比,就没有优势了。

不过你说的“高码率文件对DAC的要求低于44.1”,和我的经验不符,也和不少老烧的经验不符。已有不少老烧反映高码率文件对解码器的要求更高。我是支持这个观点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1-14 19:06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810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1-14 1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44.1的高音质 意思是和MP3比好音质? 多无聊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1-1-14 19: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1-14 1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ndless 于 2011-1-14 19:12 发表
44.1的高音质 意思是和MP3比好音质? 多无聊的解释




什么叫比较?比较的基础就是大家都放16、44.1。一个放MP3、一个放原版碟,或一个放高码率、一个放原版碟,还谈何比较?很简单的道理!网络上流传的绝大多数音乐资源不都是CD抓碟来的16、44.1吗?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1-14 1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4.7.365 于 2011-1-14 18:55 发表

有盗版才能把格式普及化。这是不变的现实(看Window在Microsoft前期任意地让它在国内让它随意盗版就是一个实例)。

Cd把音乐带到数码的重任已经完成而数码的迅速发展也必然的把老的格式取代(谁会还用十年前的电 ...


盗版能把格式普及化是现实,这个世界无奈的现实还有很多。但盗版带来的普及化,从根本上讲制作公司从中受益了还是受损了?盗版是激励制作公司制作更多的优秀产品和还是怠于甚至无力制作更多的优秀供品?结论不用多讲,看看今天唱片公司的日子和微软中国的业绩就知道了,想想为什么唱片公司日子那么难过和微软中国业绩那么差就知道了。讲到底,盗版是可以毁灭产业的。
正因为盗版可以毁灭产业毁灭公司,所以我觉得大的唱片公司在没有数据保护的前提下,不敢大规模把优秀的精华产品以高码率数字文件出售,否则的话,一开头起蓬头的人很多,大家叫好,但可以预计,不用多久唱片公司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二手空空,家底已经全部抛售了。那个时候,唱片公司就是吃西北风的乞丐了。

CD格式消亡是肯定的,关键未来是什么格式和什么载体。现在的数码文件不妨看作为一种尝试、尝鲜或现阶段探索性产品,并不一定就是CD的真正终结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1-14 1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1-14 19:23 发表




什么叫比较?比较的基础就是大家都放16、44.1。一个放MP3、一个放原版碟,或一个放高码率、一个放原版碟,还谈何比较?很简单的道理!网络上流传的绝大多数音乐资源不都是CD抓碟来的16、44.1吗?


问题就是目前绝大多数数字资源都是CD抓碟来的16、44.1,真正高码率很少。特别唱片公司放出来的官方高码率,鸡肋为多,要的没有,有的可要可不要,优秀的的名版几乎看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1-14 2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名版几乎看不到——这是关键的关键!很多优秀的演绎版本,其实在从LP转移到CD的过程中就没有了。不少名演是只有LP、没有CD的。或者即使短暂有过CD也很快绝版。现在转移到音频文件的时代,又要失去一大批名版。所以我觉得精品绝版的名演CD是肯定会升值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407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0-7-15
发表于 2011-1-14 20: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wn 于 2011-1-14 19:52 发表 盗版能把格式普及化是现实,这个世界无奈的现实还有很多。但盗版带来的普及化,从根本上讲制作公司从中受益了还是受损了?盗版是激励制作公司制作更多的优秀产品和还是怠于甚至无力制作更多的优秀供品?结论不用 ...

CD的灭亡很大原因是主流人群(一些不太计较音质的消费者)购买习惯上的改变。 更多的音乐购买已经从实体店转移到网上(iTune的成功是一例证,HMV的没落等)。

至于盗版(与拷贝)促进某“媒介”的流行,这是一个机会率的答案。当整消费人群拓大时候,就算有部分(非全部)会买盗版和从别人处拷贝, 无论在硬件和软件的消费趋势来看某媒体的发展就得到“趋势”的支持。 记得当初出 iPod时其实MP3的机器已经非常流行但是以相对小的Flash Memory来储存档案,iPod的巨大身形其实是与潮流背道而驰,但这7-8年间它就改写了人群听随身听的习惯了(同期它也淘汰了
M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407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0-7-15
发表于 2011-1-14 20: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1-14 20:01 发表 优秀的名版几乎看不到——这是关键的关键!很多优秀的演绎版本,其实在从LP转移到CD的过程中就没有了。不少名演是只有LP、没有CD的。或者即使短暂有过CD也很快绝版。现在转移到音频文件的时代,又要失去一大批名版。 ...

像这张LP是我挚爱但一直找不到CD(没有制作过)。这Direct Cut还在我老家那边的仓库里呢

http://www.discogs.com/viewimages?release=1439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1-14 2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4.7.365 于 2011-1-14 20:13 发表

CD的灭亡很大原因是主流人群(一些不太计较音质的消费者)购买习惯上的改变。 更多的音乐购买已经从实体店转移到网上(iTune的成功是一例证,HMV的没落等)。

至于盗版(与拷贝)促进某“媒介”的流行,这是一个 ...


购买习惯恐怕只是一个推手,CD业的衰落早在网购音乐之前就开始了,和盗版的相关性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1-14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其实很简单,唱片公司把一大批优秀的CD放出官方高码率文件来了,那CD确实可以歇搁了,不说再见也不可能了。但这一大批优秀CD只是抓轨生成的wav文件,那CD肯定是首选。
至于唱片公司能不能把一大批优秀CD以高码率数字文件放出,只有等着看,个人不看好。
至于唱片公司未来可能以什么形式和什么载体重新放出那一大批优秀录音,更只有等着看,个人感觉会的宣布新的带保护的音乐格式。

[ 本帖最后由 town 于 2011-1-14 20: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1-14 20: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wn 于 2011-1-14 20:34 发表
对于我其实很简单,唱片公司把一大批优秀的CD放出官方高码率文件来了,那CD确实可以歇搁了,不说再见也不可能了。但这一大批优秀CD只是抓轨生成的wav文件,那CD肯定是首选。




我买过环球公司官网上出售的FLAC格式文件(DG唱片),结果证实和原版CD抓轨获得的数据是完全一致的。

除非唱片公司再用24比特、96K高规格重新对经典名演的模拟母带进行一次remaster再放出来,否则,就只能继续听听CD或抓轨文件吧。而且绝版的经典录音CD该涨还是会继续涨。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1-14 20:43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407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0-7-15
发表于 2011-1-14 20: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1-14 20:40 发表 我买过环球公司官网上出售的FLAC格式文件(DG唱片),结果证实和原版CD抓轨获得的数据是完全一致的。除非唱片公司再用24比特、96K高规格重新对经典名演的模拟母带进行一次remaster再放出来,否则,就只能 ...

最少有这几张

https://www.hdtracks.com/index.php?file=browse_music&type=label&id=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1595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9-3-26
发表于 2011-1-14 2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1-14 14:12 发表 CD无须备份啊。为什么要备份CD呢?硬盘要备份是因为有坏的可能,CD碟只要工艺精良,保存条件好,根本不坏。硬盘肯定要隔几年重新备份的,CD碟可以放30年继续拿出来就用,你要是拿出一个30年前的硬盘 ... ...

组个raid 0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1-14 2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4.7.365 于 2011-1-14 20:49 发表

最少有这几张

https://www.hdtracks.com/index.php?file=browse_music&type=label&id=200





hehe这个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了。等经典录音的重新制作达到数千种,对乐迷来说才有实际意义。经典名演实在太多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4 04:08 , Processed in 0.094488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