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为还未理解Jitter概念的朋友而写: 数码音频知识入门之"小白版"

[复制链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3: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到了,就是有两种方式:
ADC电路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采样、保持电路和量化、编码电路。其中量化、编码电路是最核心的部件,任何ADC转换电路都必须包含这种电路。
ADC电路的形式很多,通常可以并为两类
间接法:它是将采样-保持的模拟信号先转换成与模拟量成正比的时间或频率,然后再把它转换位数字量。这种通常是采用时钟脉冲计数器,它又被称为计数器式。
它的工作特点是:工作速度低,转换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直接法:通过基准电压与采样-保持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转换位数字量。
它的工作特点是:工作速度高,转换精度容易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还是要一起注意一点: 一秒钟的声音,被数码化后,产生出141万多个0和1组成的数据(2 X 16 X 44100). 我所谈论到的是每秒钟取44100次样本的事,这个时间之短暂,已经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了. 为什么Jitter那么难以避免,难以解决,就在于其精度要求之高.

其实,在唱片公司那端,所使用的A/D转换设备,也是有Jitter的,换言之,在把模拟声波实现数码化的时候,他也不是每个1/44100秒都正好落在点上的,也有偏差. 唱片公司的母带送到压片厂之后,制作母模的时候,这次转换过程,也是产生Jitter的. 这些无规律的Jitter重合在一起,无规律加无规律,结果还是无规律的Jitter.

到你用CD机重播的这头,CD机内又有多个无规律的Jitter源(使得重建声波时无法每个1/44100秒都正好落在点上的因素),所有这些都累加在一起,结果就是: 我们耳朵可以听出来!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8-8-15
发表于 2008-9-11 13: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一定要说服对方吗。。。这么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9-11 14: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1 13:50 发表


呵呵,就等着你这句话,和数据无关,您怎么确定现在各种各样的音频格式的录制中,不包括时间轴的信息,比如我在每个频率点记录了:2/44100秒:振幅,3/44100秒:振幅,4/44100秒:振幅,5/44100秒:振幅 .... 。在声 ...

遗憾 确实没有时间轴信息……
就算新格式有了 现代dsp处理技术 也暂时不能达到可以满足人耳的精度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4: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到了cd回放这个环节,确实是以一种 帧(小白所说的网格) 的方式进行的。

由于CD-ROM来源于音频CD,光盘上储存的大量信息可根据分钟、秒、桢测定,其中:

1分=60秒;

1秒=75桢;

1桢=2048字节(2千字节)模式1用户数据。

注意由于扇区边界的额外消耗,光盘上文件占用的实际空间通常大于其原大小。光盘的容量是用单倍速(150KB/秒)计算的,一张光盘可以存储74分钟音乐或650 MB数据,换算方法为74(分)* 60(秒)* 150(KB)=666000KB=650MB,双速刻录音乐CD的时间为74/2=37分钟,即37分钟可以刻650MB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4: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vw 于 2008-9-11 14:00 发表

遗憾 确实没有时间轴信息……
就算新格式有了 现代dsp处理技术 也暂时不能达到可以满足人耳的精度


是cd 没有时间轴信息,但音频采集的格式未必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49

帖子

17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74
注册时间
2002-10-7
QQ
发表于 2008-9-11 14: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含了时间轴信息不代表就没有JITTER

哪怕数字信号中明确表明这个字节应该在什么时候传输到解码器

但仍然无法保证这个数据到达解码器的时候就和它所包含的时间关系想吻合.这个只能无限接近,但无法保证绝对吻合

这就是JITTER带来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2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8-9-11 14: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1 13:39 发表


但我认为波形采集未必像小白所说的那种网格切分获得的,既然声音是一种波,就具备波的特性,也能通过波的特性描述,这种更具备可操作性。


现在实用中的波形采集就是这种“网格切分”。
所谓44.1kHz 16bits 采样,就是每秒采样44100次,每次2个采样点数据(双声道,LR各一),每个采样点的精度16bi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4: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8-9-11 14:05 发表


现在实用中的波形采集就是这种“网格切分”。
所谓44.1kHz 16bits 采样,就是每秒采样44100次,每次2个采样点数据(双声道,LR各一),每个采样点的精度16bit。


那是cd格式好不好,并不代表所有的音频采集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4: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1 13:50 发表


呵呵,就等着你这句话,和数据无关,您怎么确定现在各种各样的音频格式的录制中,不包括时间轴的信息,比如我在每个频率点记录了:2/44100秒:振幅,3/44100秒:振幅,4/44100秒:振幅,5/44100秒:振幅 .... 。在声 ...



我看你还是没搞懂.    44100赫兹取样,这是个大家必须遵循的国际CD规范,不然就无法沟通了,但数码化后得到的数据本身,是不包含时间讯息的! 实际上就是一长串的0和1,诸如 000000000011110000000 .... 等等,怎么包含时间信号法呢? 它只是按照CD规范,传达这样一个信息: 0000000000011111, 这是取自第一个1/44100秒; 0000011111000011,这是取自第二个1/44100秒 .... 等等等.

重建的时候,就是把0000000000011111,放在第一个1/44100秒, 0000011111000011,把这个放在第二个1/44100秒. 只要大家的1/44100秒都是绝对相同的,得到的波型就会完全相同. 现在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时钟精度做不到!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4: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8-9-11 14:05 发表


现在实用中的波形采集就是这种“网格切分”。
所谓44.1kHz 16bits 采样,就是每秒采样44100次,每次2个采样点数据(双声道,LR各一),每个采样点的精度16bit。


请看我46楼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9-11 14:07 发表



我看你还是没搞懂.    44100赫兹取样,这是个大家必须遵循的国际CD规范,不然就无法沟通了,但数码化后得到的数据本身,是不包含时间讯息的! 实际上就是一长串的0和1,诸如 000000000011110000000 .... 等等,怎么 ...


注意,这里是cd回放方面,而不是声音采集方面的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14: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写到这里吧,请大家看看,有出错的地方,搞混淆的地方,欢迎指出以便我修正.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08-9-11 14: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nake1978 于 2008-9-11 14:07 发表


那是cd格式好不好,并不代表所有的音频采集方式。

说的 不错 但小白现在就是谈cd呢 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音频格式 确实可以在时间轴上达到超越人耳感知的精度 不过现在看来 确实尚早 毕竟是皮秒级别的精度 民用技术还远着呢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6

帖子

0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7-26
发表于 2008-9-11 14: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解释没有大的问题,但争论的核心焦点回避了!光盘读取到硬盘,硬盘刻录到光盘,整个过程都是数据传输,没有波形重建环节,是否产生了jitter?但可能有传递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否可以定义为jitter引起的?

[ 本帖最后由 snake1978 于 2008-9-11 14: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30 20:06 , Processed in 0.110347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