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数码时代,PC时代声音审美观念的变化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1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12-17
发表于 2009-12-2 1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这样的。

原帖由 ricepig 于 2009-12-1 22:09 发表
我的意思是,电声,混响,都是对声音产生了影响,没有必要觉得电声就低真声一等


大家都是处理,影响声音幅度都很大,为啥电声就低人一等呢?

处理电声和混响,虽然都是处理,但是有一个大前提都是往好的方向处理。效果是好的音乐厅比好的电声扩音设备要好多了,电声就低真声一等。我听过前一阵的两场歌剧一场在鸟巢,用的是电声扩音设备,是老谋的图兰朵,感觉冷硬、呆板不自然。另一场是国家大剧院的,魔笛声音圆润自然。自然是电声扩音设备不是低一等,而是低许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混响本就是天然的现象,是我们人耳听到的"真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除非是在消声室里,否则哪里有毫无混响的声音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1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12-17
发表于 2009-12-2 1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isl_1983 于 2009-12-1 17:30 发表
大部分人对于古典音乐的审美受录音技术的影响
录音技术的不断改变会让人错以为古典音乐的的演绎法在改变


这个话完全是放屁,你给我分辨一下richter和朗朗的差别 ?

你的观点确实不错。但是,你的谈话方式实在很难接受。我的观点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录音技术、或是古典音乐的演绎审美,先不要轻易下结论,还是应该多听不同时期不同演奏者的演绎,最后再下结论,朗朗、陈撒、王羽佳、肯普夫、内田、richter、Brendel、Horowitz 、Evgeny Kissin都应该听一听每个人最后的结论都会不同。评论和诠释一个事物应该在一个很广、博的范围内,不广、不博就是没见识(不是说你),没见识就容易被人愚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1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12-17
发表于 2009-12-2 20: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定。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12-2 19:29 发表
混响本就是天然的现象,是我们人耳听到的"真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除非是在消声室里,否则哪里有毫无混响的声音呢?

混响是好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剧院设计和施工中是可以减轻的(和结构、布局、装饰都有关系),也和剧院的用途有关,比喻歌剧院的舞台和正统芭蕾的舞台就是不同的歌剧舞台是平底的正统芭蕾的舞台是有一定角度斜底的(是让后排观众也能看清)。混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使基音更清晰,泛音更充分,这不是神学,而是科学。“毫无混响的声音”从飞机上跳伞下来更稳当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剧院声学设计目的不是"消除混响",而是利用混响. 存在一个最佳的混响时间. 巧妙的设计可以利用混响,达到前后排观众听到的音量几乎一致的目的. 如果最大限度地"消除混响"了,问题就来了,后排观众听到的音量肯定是太轻了,无法听清了,因为离舞台较远,直达声能量肯定衰减得最厉害.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9-12-2 20: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ui 于 2009-12-2 11:15 发表
再举一个例子,NAXOS这个牌子这里估计鄙视的人不少,而90年代以前NAXOS确实是薄声和数码味的典范。但是从2000年以后,NAXOS的录音明显细腻温暖了许多。
NAXOS也是现在还唯一大量出古典吉他CD的唱片公司,其中的“吉 ...


Naxos是最能说明你观点的例子。他家早期的录音到现在的录音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一个低水平上进步相对容易,他现在的录音在我听起来还是达不到大厂老录音的水平。

如果换做大厂,你说的DG也是很好的例子,进化到4D录音以后确实比早期的数字录音要好很多。早期数码录音如果器材平衡度差点很难有水准表现。

但是其他的厂牌呢?EMI,Philips,DECCA,RCA,CBS(sony)我不觉得他们现在的录音就超过80年代的很多,甚至是那个年代的更好。我同意白版的说法,那个年代方差是大了点,但经常有亮点。现在的平均值上来了,高水平录音需要的器材门槛下来了,Naxos这样的平价厂已经有水准之上的作品,但是那个年代精工细作,出闪光亮点的几率小了。

要有希望,要朝前看,没错,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吧,有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有距离的。我新近听到的好的古典录音,都来自欧洲小厂的sacd,是真正有职业操守,并专业水平较高的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综上,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我仍然觉得passion,ethics,profit更重要,现在我看到的录音行业,差的这3方面很多,所以我对于乐观,更谨慎。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0: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是宣扬早期数码录音好,更不是宣扬早期CD机音质好. 当时确实技术制约很大,包括录音器材,AD/DA转换的精度,都很受局限,所以当我听到一些80年代录制的音质很好的数字录音,才会那么惊讶. 按说当时的技术条件,是不该做出这么好的数码录音的. 真是很奇怪. 我只能说,也许这些精良的录音是因为当时一些制作人员的高水平和认真敬业态度才造就的.

同时,我举出这些例子,想说明的情况是,当时虽然技术条件差,技术局限大,但当时设计人员的审美观,仍是属于模拟时代的,是以模拟系统的声音特征为审美标准的,所以早期SONY的CD机才和现在的SONY机器那么不象,所以PHILIPS早期的一些CD机,声音才那么"模拟". 比方传奇性的LHH2000,据说声音是非常富于LP味道的. 这样的机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现在的设计人员的审美观都变掉了.  我不是在说哪个好哪个差,而是在说明一个审美观的变化.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160

帖子

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
注册时间
2005-1-6
发表于 2009-12-2 2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贾 于 2009-12-2 19:15 发表 处理电声和混响,虽然都是处理,但是有一个大前提都是往好的方向处理。效果是好的音乐厅比好的电声扩音设备要好多了,电声就低真声一等。我听过前一阵的两场歌剧一场在鸟巢,用的是电声扩音设备,是老谋的图兰朵, ...

晕倒,鸟巢和国家大剧院比?你为啥不拿学校大操场上的音乐效果和中山音乐堂的效果比呢?

其实,我的观点是,混响搞不好,比电声处理带来的影响还要大,那为什么觉得电声就不好呢?况且在电声处理能一定程度改善声音状况的基础上,比如EQ。

[ 本帖最后由 ricepig 于 2009-12-2 21:02 编辑 ]
退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25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9-1
发表于 2009-12-2 2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得不错,这也是我在想举你说的EMI,Philips,DECCA,RCA,CBS时,产生了犹豫。
像DECCA和PHILIPS是我最喜欢的品牌,他们从80年代到21世纪的数字录音之间的“进步”确实是不明显。他们很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声音的取向从一开始就比较“模拟”,比较温暖。
但是这里面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和完善。比如PHILIPS在90年代的录音比80年代还是要细腻一点,可能是因为开始使用20BIT技术。
在21世纪以后,他们在保持原有的温暖细腻之外,解析有进一步提高,还是有进步的。但是解析上去以后,有的听友可能反而会觉得没有过去有味道。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09-12-2 20:33 发表

EMI,Philips,DECCA,RCA,CBS(sony)我不觉得他们现在的录音就超过80年代的很多,甚至是那个年代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9-12-2 2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ui 于 2009-12-2 14:12 发表
你说得不错,这也是我在想举你说的EMI,Philips,DECCA,RCA,CBS时,产生了犹豫。
像DECCA和PHILIPS是我最喜欢的品牌,他们从80年代到21世纪的数字录音之间的“进步”确实是不明显。他们很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 ...


DECCA Philips也是我最喜欢的厂牌,因为我听室内乐,独奏更多,尤喜philips

呵呵,其实大家观点差不多,我只是把你没说的说出来。

进步大家都有耳朵有眼睛都看得到,差距,同样也实实在在存在,兼听则明。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NAXOS,我也很有感情的. 我最早买CD片时(大概1990年前后),国内可买到的CD非常少,其中就有NAXOS的,记得当时价格才30元一张,算很便宜的,一下买了不少. 但听了之后,感想是: CD音质并不灵嘛! 不如磁带好. 唯一好处是一点没有噪音了.

NAXOS是很勤恳的,后来也确实录音水平长进不少. 还有几张NAXOS的碟进入了TAS天碟榜. 然后我买回来一听,感想是: 并不算太好嘛,好象TAS天碟榜应该没资格进去的 ......  这就是我和NAXOS的恩怨.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9-12-2 21: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12-2 14:29 发表
说起NAXOS,我也很有感情的. 我最早买CD片时(大概1990年前后),国内可买到的CD非常少,其中就有NAXOS的,记得当时价格才30元一张,算很便宜的,一下买了不少. 但听了之后,感想是: CD音质并不灵嘛! 不如磁带好. 唯一好处是一 ...


现在也只要rmb 25一张吧?

我这里二手,4欧,5欧一张……我义无反顾的买老版~~~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601

帖子

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1-8
发表于 2009-12-2 2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9-12-2 21: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利浦早期的就算是高价版 罐头效果也是比较重的 不过声音自然流畅
现在的音场拉宽了 能做到自然流畅的碟就少了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9-12-2 21: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2-2 14:32 发表
那杨版不应错过HYPERION.....现在的Philips早非当年的Philips,好的录音师都去五音混饭吃了


恩,多谢~~我也非常喜欢的厂牌,欧洲的小厂挺多的,hyperion算做的大的。

我其实最喜欢他家的封面……每个都超漂亮的~~~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30 04:55 , Processed in 0.10433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