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zchen

了解什么是真正好的声音,培养正确的听音习惯很重要

[复制链接]

228

主题

1万

帖子

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3
注册时间
2008-3-28
QQ
发表于 2011-7-26 22: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玩胆机就会知道,其实素质方面的差距能有多大,但味道则是差别很大,而很多被炒的价格天高的,很多都是因为味道。
如果说味道有不同的喜好的话,那么很多人的都认同的味道,则就体现为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0-12-18
发表于 2011-7-26 23: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vidxtb 于 2011-7-26 22:52 发表
玩胆机就会知道,其实素质方面的差距能有多大,但味道则是差别很大,而很多被的价格天高的,很多都是因为味道。
如果说味道有不同的喜好的话,那么很多人的都认同的味道,则就体现为价格。


你看,你都用“炒”了。没有比这个炒字更合适的了。有钱难买乐意,这个是个人的事。

[ 本帖最后由 pc烧 于 2011-7-26 23: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发表于 2011-7-26 2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炒”用的有什么问题,发烧界炒一样物品就是家常便饭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33

帖子

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3-11-22
发表于 2011-7-26 23: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感觉包括偶之内的大部分烧友钱都花在味道上了,很多时候瞎折腾

素质上的提升只能有器材层级上的提升才(也未必一定)达到
岩冷茶莊--老西门茶城三楼332铺 TEL:186 1628 0808

新浪v微博:岩冷茶业--蔡德庸 微信号:yanlengchaye或搜手机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133

帖子

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3-11-22
发表于 2011-7-26 23: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的也不算少了,但觉得得正确二字,大致九成八以上吧,都是自我感觉良好。

若论瓷器书画诗词,无论炒作与否,品味分级大致上还算有个共识,但也是年代越远越好评定,越近越分不清楚。仅就HIFI器材几十年的时间,不如论论一些大家共识的参考级名器的声音来的切实一点
岩冷茶莊--老西门茶城三楼332铺 TEL:186 1628 0808

新浪v微博:岩冷茶业--蔡德庸 微信号:yanlengchaye或搜手机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7-27 09: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烧 于 2011-7-26 22:16 发表



“录音”“摄影”这个活动,算是记录环节,有艺术加工及个人取向因素。

为什么应该都要求100%中性透明无染真实的摄影?但应该尽量100%中性透明无染真实的欣赏。

如果近视一般是要带眼镜的。





你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即使我们把摄影完全看成真实记录事物的一种方式,无任何“艺术追求”,事实上也是做不到100%真实状物的摄影。是技术上无法做到(摄影器材能记录下的光线明暗的对比度,比肉眼差了很多很多)。HI-FI重播同样是如此。

如果技术上能做到一件事(100%准确地记录),却不去做,偏偏要加入“艺术加工”,那是一个情况,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这种,而是技术上无法做到。技术上无法做到,怎么办?记录者就必须有所取舍、要分重点和非重点,要做一些“模拟”。这就形成了各种表现风格。摄影和HI-FI重播都是如此。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6085

帖子

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3
注册时间
2006-3-23
发表于 2011-7-27 1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化妝和高清電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9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0-12-18
发表于 2011-7-27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7-27 09:40 发表

你还是没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即使我们把摄影完全看成真实记录事物的一种方式,无任何“艺术追求”,事实上也是做不到100%真实状物的摄影。是技术上无法做到(摄影器材能记录下的光线明暗的对比度,比肉眼差了很多很多)。HI-FI重播同样是如此。

如果技术上能做到一件事(100%准确地记录),却不去做,偏偏要加入“艺术加工”,那是一个情况,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这种,而是技术上无法做到。技术上无法做到,怎么办?记录者就必须有所取舍、要分重点和非重点,要做一些“模拟”。这就形成了各种表现风格。摄影和HI-FI重播都是如此。


你非要把我拖人你的逻辑,我也没辙。

还是弱弱的说一句,把摄影拍摄环节和录音环节放一起比比较好。

[ 本帖最后由 pc烧 于 2011-7-27 11: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86

帖子

0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2-5
发表于 2011-7-27 15: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4616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6: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用电视机的画面质量来作同类比较更容易说明问题,电视机的像素、清晰度等相当于音响中的频响和失真等指标,而画面的颜色就相当于音色和味道。如果去大电器店观察很多不同的电视机播放同样内容的画面,就会发现其画面颜色差别是很大的,有的浓郁,有的鲜艳,有的淡雅,有的偏红、黄,有的则偏蓝、绿等。而且,各人对颜色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大多喜好颜色浓艳鲜艳的,这样的电视机的画面会比肉眼实际看到的更漂亮、更有味道。而普通消费者对色泽的偏差,例如偏红或偏蓝等却并不在意。或许你可以说他们这样的喜好观念并无错误,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但作为一个音视发烧友,首先要求颜色不能有偏差,而是要求尽量中性,即不偏冷色,也不偏暖色,这样的电视机还原的颜色才最正确。其次,也不会喜欢颜色过于浓艳和鲜艳的那种画面。而是颜色浓淡要恰到好处。所以,实际上很多电视机(包括电脑)平时播放的画面与真实的画面的颜色差别是很大的(特别是如果没有对电视机的颜色做精心调整的话),例如红、绿颜色是比较容易察觉,同样是绿色,有的电视机里是翠绿的,有的则变成了草绿色。这样,一方面,普通消费者用的是画面颜色还原效果较差的电视机,而且也没有经过精心的调节,而发烧友使用的是颜色还原逼真的高级电视机,而且还对电视机的颜色做了精心调整,所以,对发烧友来说,普通消费者平时看到的电视画面的颜色是与真实有很大距离的,是有严重偏差的,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而目前小白的观点,把电视机颜色的偏差(相当于音染)当作了一种艺术,更是推崇那种普通消费者乐意接受的鲜艳画面(相当于高级音染)。

[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1-7-27 16: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4616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对电视机(类似的有照相机、摄像机等)设计和制造者来说,他们真的不需要懂什么视频(摄影、摄像)艺术,从经常出现的很多照相机按钮的不合理安排来看,这些照相机的设计者可能连普通的摄影爱好者都不是。因为,对这些器材的设计和制造者来说,只有一个宗旨,就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给用户呈现一个细节尽量多、色泽无偏差的逼真画面。虽然,技术手段的应用可能千差万别,但那只是技巧而已,与艺术不沾边。其实,音响产品不也如此?

[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1-7-27 17: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510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8-12-21
发表于 2011-7-27 1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vidxtb 于 2011-7-26 22:15 发表

我认为HI-END器材是超越衡度、信息量、通透度、揭示力、瞬态这些素质层面的,到十来万的东西,就是在素质层面没有任何明显的缺陷了。
但你即使你有钱,你是否愿意舍得去买这样的一件器材,为什么是这一件而不是另 ... 差距在哪里,地球人都知道。

地球人都知道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27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6-10-12
发表于 2011-7-27 18: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zchen 于 2011-7-27 17:03 发表
所以,对电视机(类似的有照相机、摄像机等)设计和制造者来说,他们真的不需要懂什么视频(摄影、摄像)艺术,从经常出现的很多照相机按钮的不合理安排来看,这些照相机的设计者可能连普通的摄影爱好者都不是。因为 ...



请把普通音响产品和Hi-Fi产品区别看待。同样也把普通消费数码相机和专业相机区别看待。这两者的生产和制造首先理念就不一样了。你这段话前提就错了,纯粹是你YY出来。
以这个二月起笔 写一场 婉婉转转的春意 此时 花无需满枝 柳无需新绿 我也无需酝酿 更为温暖的诗句 只在午后 扫一处向阳的坡地 等你 由远及近的马蹄 还是旧年喝过的醅酒 还有 你旧年 一再隐藏的醉意 想必你煮酒的时刻 一直都是微微醉着 否则 你拱手作别的那场北风 怎会以路过的方式 反复与我相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4616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12-2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8: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凌波煜 于 2011-7-27 18:21 发表



请把普通音响产品和Hi-Fi产品区别看待。同样也把普通消费数码相机和专业相机区别看待。这两者的生产和制造首先理念就不一样了。你这段话前提就错了,纯粹是你YY出来。
你能说出两者的制造理念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比如耳机和耳放,哪些属于普通的音响产品?哪些是属于Hi-fi的?电视机的话,什么样的算是普通消费品,什么样的是属于专业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212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11-3-13
发表于 2011-7-27 19: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加语气助词,感叹一下。
tmd。。。
这贴越来越像学术论文了,一点不好玩。
不知道有多少人对大道理感兴趣,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电脑,我们一定要去搞明白电脑的基本程序吗?

这样多无聊!

让这个帖子快点沉掉吧,越来越像裹脚布了。
再讨论下去建议版主把此贴移动到水贴区去,和耳机音响都无关了。

[ 本帖最后由 DannyLeslie 于 2011-7-27 19: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7 06:04 , Processed in 0.10245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