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次摆位调音纯属巧合。小毛的一站式音响顾问的资源整合已经基本从三大件到线材乃至声学道具这个环节。刚好小毛的(本地)器材试听业务也在酝酿中,有一位贵阳的老客户正在考虑升级功放,但苦于当地可接触的品牌寥寥无几。正巧,上海本地的客户用B&W 805马萨拉蒂同款,于是就向VTL代理借了功放去搭配试听。最终试听的结果是包括上海本地客户在内,大家都很惊喜。 之前VTL张总就有提到他们的经销商刚装修好的听音室声音不太理想,想抽空请我去看一下。于是下午就一同前往了王仕音响新装修的陈列室。这间40平米的听音室正好使用了声博士的产品,我也想借此机会看看声博士产品的实物和效果。这是一间5.2米*7.5米,高2.9米的听音室。器材短边摆位,乘着大家都在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先围绕听音室一圈打量着里面的吸音板、扩散板以及墙角低频陷阱。 等王仕的张总进来后,我告诉他前墙墙角的低频陷阱不错,但背墙的吸音有点重,包括背墙的吸音板吸声系数大过其他三面墙所用的材料,整个房间吸音重了点。张总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笑答道:“我跟它们互动过了“。原来背墙用的材料是家庭影院系列的产品。一般来说,AV的吸声系数要多过两声道用途。 张总继续补充道:这个房间低频驻波很厉害,而且地板也没铺好,现在不敢开大声,声音一响就满屋子轰。有什么办法吗?我说:”先开声听一下吧。其实,目测这个摆位和这么厚且这么大的地毯铺着,感觉出好声的概率不大。但从整个布局来看,似乎主人又希望通过网络上学习来的各种知识掩盖或者说是弥补其中的不足。其实,通常我都不建议喇叭垫在大理石上。这样会导致低频传输阻滞,简单来说就是低频下不去。当然,Sonus Faber小名琴以及大情人下的花岗岩又是另一回事。再来看这么厚的地毯,说是想用来吸低频,其实把宝贵的中高频水分和光泽一并吸走,但恼人的低频驻波却不见得有改善。 我问张总,地毯可以收起来听一下吗?张总立马找来店员,卷起地毯,开声后确认是不铺厚地毯声音更好。我看时间还早,就请他们将Andra 3下的大理石撤掉,张总说当时垫大理石主要是担心高度不够导致结像偏低。这时,VTL张总也走上前,用力踏地板,地板和天花之间的反射声异常强烈,真是给了我个下马威。 我左手拿遥控器,右手拿笔,来回在皇帝位和器材架中间走动试听。经过反复试听,我的步子停在了房间深度一半的位置。这是一个避开房间共振点的区域。张总瞪大眼睛说:“你找到这个位置跟原来声学处理公司测出的最佳区域一样。但作为营业场所,这个位置显然不现实“。于是,重新退而求其次找折中方案。整个听音室中间某一特定区域都如同雷区一般,只要一进入这块区域就低频轰鸣。在避开了这块区域后,再对喇叭的间距和内凹角度进行调整。随后,对听音位进行同步调节。最后,我们也选择性地撤掉了四面墙的个别吸音板,但从实际试听结果来看,目前天花板没做处理且地毯没有调整到位的情况下,这些部位需要用更薄的吸音板做替换。 当天调整后,王仕主事人王总拿出赵聪的《聆听中国》的大鼓检阅,拿他的话说是比原来好很多,原来都不敢放这么大音量。店长也跟我说原来播这段,他们站在沙发后面都觉得头晕。因为我对这类夸张录音并不感冒,且当天已经接近商场关门,所以我约定第二天去好好听一下。第二天过去,我一看地毯怎么又铺上了,原来是为了好看,说已经去订制新地毯了。张总问我要不要撤掉地毯,我当然支持啦。然后,张总又分别找了一大一小两块地毯轮番给我试。最终确定了用照片里那张蓝色圆形地毯,且经过前后移动听感实测,位置就固定在那里刚刚好。 在试听期间,我发现房间的吸音还是过重,所以请店长将正墙最中央的吸音板和侧墙一处的分别拿掉,试下来确实是拿掉更好。我带了近十张熟悉的软件,一一听过。这下我真正感受到这套系统的魅力所在,尤其是Nojima的《Nojima Plays Liszt》和郑明勋的《火鸟》。我从来没有在哪套音响系统里听到过如此鲜活的声音,那种活生生在面前演奏的感觉就像前段时间我去东艺听穆特的演出一般。这套VTL7.5+MB450IIISignature+Eggleston Andra 3绝对是我听到过不论价格而言,最鲜活、最接近音乐厅现场声音的系统。 事后,我查阅了刘汉盛先生过往写的VTL测评,这些听感全都验证了他文章中的听感。我第一次接触VTL是在一位专业维修高级音响的朋友家,当时他有一台VTL TL5.5前级.当年我听下来感觉这台前级染色很重,跟我今年听到的VTL风格完全不同。我特地电话朋友,问他当年那台5.5有没有换管,得到了明确的答复有换管,这下我当年对VTL的误判总算澄清了。 前段正巧给另一家本地代理做咨询,他们邀请了本地一家声学产品研发工程师做声学设计,于是我将这位工程师请到我寒舍交流指导。张工(化名)对我说,声学处理只能将房间的先天声学问题尽量的化解,但由于房间的长宽高尺寸已经决定了房间的声学特性,所以只能将原有的声学特性影响降到最低,除非按照黄金比例去建造听音室。当声学处理完成后,还是需要通过摆位去调整音响器材。并且通过听感对声学道具进行增减调整。这一席话也在这个案例中得到验证。 现实生活中,声学处理和摆位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是彼此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一般家庭的声学处理并不是一定要用到扩散板和吸音板才叫处理。比如给电视机屏幕盖块布,把堆在喇叭前的大面积家居挪走其实都是声学处理动作。大家只有重视了这些基本的处理法则才能奠定好声的基础。
相关视频:(视频由华为P20录制,仅供娱乐) https://weibo.com/p/1005053665851953/photos?type=video#place
或者登陆微博网站,搜索“小毛谈音响”查看“他的相册”--“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