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谈发烧: 尊重主观听感,承认存在"未知领域"

[复制链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9-6-6 1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6 13:10 发表
错了,真正有科学态度的试听,在心情好心情坏心情不好不坏的时候试听实验都是要做的,规避误差都不懂吗?还可以分析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对于自己感官和感情体验的认知,hifi就是一个简单听觉的问题了?
滑稽


我指的不是这种相隔时间长的心情区别。看到使用的器材不同,心中的期待一定会不同。

[ 本帖最后由 kanex 于 2009-6-6 13:13 编辑 ]
psi a17/dave/009/carb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3: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不是指"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的总和". 因为人类掌握的知识不断在丰富,深化,并且不断在以新的理论修正甚至推倒以前的旧理论.

维基百科对Science这个词下的定义是:

Science (from the Latin scientia, meaning "knowledge") refers to any systematic knowledge-base or prescriptive practice that is capable of resulting in a prediction or predictable type of outcome. In this sense, science may refer to a highly skilled practice. 这个定义非常注重"Practice"(实践)在科学中的作用.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6 1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nex 于 2009-6-6 13:11 发表


我指的不是这种相隔时间长的心情区别。




您就没看懂我说的是啥意思,仔细看看后面的话。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9-6-6 13: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6 13:13 发表
您就没看懂我说的是啥意思,仔细看看后面的话。


你没有看到我稍前一点回复小白版主的帖子。。。
psi a17/dave/009/carb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6 1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的帖子

其实这是第一层涵义,还有其引申含义,“实践”是需要主客体的,如果排除实践主体,对于事物对象进行孤立判断,妄图得出不因实践主体而变化的恒定结论,本身就可能包含不科学态度。

如果有人把“科学”和“真理”划上等号,还要science干嘛?直接truth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6 13:43 编辑 ]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6 13: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的帖子

您真的没看懂我帖子的话,仔细看看后面几句就明白了,前几句只是举例。
您所争执的无非就是个样本容量的问题,加进去就OK了。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9-6-6 13: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6 13:20 发表
您真的没看懂我帖子的话,仔细看看后面几句就明白了,前几句只是举例。
您所争执的无非就是个样本容量的问题,加进去就OK了。


我真的没明白你的意思。这和样本容量有什么关系?是心理学的问题
psi a17/dave/009/carb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5-22
发表于 2009-6-6 1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版的这个论题很academic,呵呵,鄙人也甚是懊悔当初不好好修习数模电理论,不过话又说回来,电声艺术本来就是集数门学科之大成,怎么去平衡协调这些理论以趋于完美,的确需要慢慢探究的。太完美了,也许就没有人喜欢了,像花无缺一样,也像现代女性选老公,太出色的,我不要,我就喜欢这个男人,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中频部分我听着舒服。呵呵,有点偏题了。

亦或这本身就是庸人自扰。我比较喜欢听古筝,好了,那么找了一个会弹古筝的女友,现场听比啥箱子都好,呵呵,又吹了,只能听耳机了,就开始想怎么才能达到那种临场的感觉了,这个时候就要所谓的完美了,从PC-Fi到CD,再到转盘,如梦如痴,正如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一般,最终梦醒了,器材毁了了吧,买张票去音乐会吧!呵呵,闲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3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3: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Kanex提到的人的心理因素,其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这个话题可以发挥出一个专门的帖子的,但在这里就不必了. 对这个问题我的个人看法是:

1.科学界公认的"双盲测试"(Double Blind Test)就是一个彻底排除人的心理因素的科学实验方法. 可惜在HI-FI领域里严格的双盲试听很难做. 没有一个人能长时间有毅力地保持警醒的聆听状态,然后在A和B之间盲听十次甚至几十次(次数足够才有统计学意义). 每次试听都这么来的话,估计没人愿意听器材了. 太痛苦了. 而且人的听觉疲劳的产生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我经常做试听,我很清楚保持一个灵敏的试听状态,这样的时间不长. 有些细微的音质差别,只在最初听觉最灵敏的时候能清晰察觉到.

2.老资格的,经常试听器材的发烧友,应该懂得在主观上尽量排除心理因素,也就是说,在试听一件具体器材时,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都放在听到的声音上. 所以心理因素容易影响一些资格浅的,经验不够丰富的烧友,但不容易影响到专业的,经常试听的,经验丰富的聆听者. 所以国内外HI-FI杂志的器材主观对比试听,很少是在盲听环境下做的. 无须盲听环境也可作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这主要就是人的素质,经验,听力来决定的. (抱歉我又宣扬了一次精英文化.)

而且不少情况下,看到一件陌生的器材,很难会产生具体的心理期待. 比方我从未听过高丘25MF脚钉,第一次听,你说我凭什么去在心里预先得到一个"它声音如何如何"的期待呢? 具体它如何改变声音,还是靠实践之后,听出来的,而不是YY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6-6 13:28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6 1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的帖子

真是难与夏虫语冰呀。
你说看到器材心情不同,多做不让人看到器材就OK了,两套器材都摆着,都通上电,带上眼罩等等,办法多。
再比较让人看到器材的变化,这个因素也是要考虑的。

之所以说你没看懂,我的意思是说科学的态度不是尽可能排除变数,而是把所有变数都考虑进来做足够的科学实验。

想排除始终变化的条件得到真空,得到真理,切!你以为有那么容易?

越排除越如幽灵般源源不绝!越精密的环境,使得越微小的误差也越致命!

[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09-6-6 13:28 编辑 ]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9-6-6 13: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xisao 于 2009-6-6 13:22 发表
白版的这个论题很academic,呵呵,鄙人也甚是懊悔当初不好好修习数模电理论,不过话又说回来,电声艺术本来就是集数门学科之大成,怎么去平衡协调这些理论以趋于完美,的确需要慢慢探究的。太完美了,也许就没有人喜 ...


有时候想这个问题:人类在几十年前就可以登上月球,然而直到目前似乎也没有特别完美的消费级别的电声转换技术。

试想一下:如果有NASA等级的尖端科研机构,使用相当规模的经费进行研究,是否可以实现几乎还原现场?

以上是白日梦
psi a17/dave/009/carb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9-6-6 13: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6 13:25 发表
真是难与夏虫语冰呀。
你说看到器材心情不同,多做不让人看到器材就OK了,两套器材都摆着,都通上电,带上眼罩等等,办法多。
再比较让人看到器材的变化,这个因素也是要考虑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见过的双盲实验中,人的分辨器材能力似乎明显地下降了。也许是这种实验方法本身造成的紧张。

请不要人参公鸡吧。

[ 本帖最后由 kanex 于 2009-6-6 13:29 编辑 ]
psi a17/dave/009/carb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6 13: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说你没看懂,我的意思是说科学的态度不是尽可能排除变数,而是把所有变数都考虑进来做足够的科学实验。

想排除始终变化的条件得到真空,得到无条件的真理,切!你以为有那么容易?

越排除越如幽灵般源源不绝!越精密的环境,使得越微小的误差也越致命!

————————————————————————————————————————

复制一遍,免得您看不到。
另外,我如何人参公鸡了呀?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979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9-6-6 1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feng 于 2009-6-6 13:30 发表
之所以说你没看懂,我的意思是说科学的态度不是尽可能排除变数,而是把所有变数都考虑进来做足够的科学实验。
想排除始终变化的条件得到真空,得到无条件的真理,切!你以为有那么容易?
越排除越如幽灵般源源 ...


变数太多了。没有人说这里可以得到无条件的真理。

尽人事嘛。即使把外在条件考虑得不充分,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 本帖最后由 kanex 于 2009-6-6 13:34 编辑 ]
psi a17/dave/009/carb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09-6-6 1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双盲测试,您刚才一直强调人眼看到的东西会使人的判断力产生问题,那您怎么没想过遮住眼睛对于人判断力的负面心理影响呀?本身这个测试就科学吗?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30 08:46 , Processed in 0.104191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