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gaomx

渐渐的习惯了大家的争论

[复制链接]

28

主题

2146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08-12-22
QQ
发表于 2010-10-11 1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核心的技术只掌握在不多的一些人才手里

欧洲很多高端品牌的诞生就是一个资金充裕的喜欢音响的企业家和一个这样的人才构成的 之后再慢慢招揽一个小小团队 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基本都找欧洲最知名的设计工作室包办 自己公司的人员尽可能最少化


他们对外很少谈技术  只是新品发布会上售前略微讲一点
Jps Vovox Furutech Wbt Cardas Tiglon Sunshine No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027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10-10-11 1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的帖子

因此,有两个后果
1。少数公司或设计团队的技术垄断
2。不实广告与导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0-11 10: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03:42 发表 中国应试教育制造了这种对“科学”的现代迷信。这是一种最可怕的迷信,足以摧毁这个民族的全部创新精神。
讨论数字音频听感差异,还没有上升到“对科学的现代迷信”这个地步。
现在中国在加快走西方100年前的历程,目前比较缺的是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不是对科学的迷信。一旦迷信本来就是反科学的。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猎户 于 2010-10-11 10:20 发表
因此,有两个后果
1。少数公司或设计团队的技术垄断
2。不实广告与导向


1、适当的“技术垄断”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贡献者应得的报酬。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

2、“不实广告与导向”与技术壁垒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 本帖最后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11:00 编辑 ]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2146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08-12-22
QQ
发表于 2010-10-11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猎户 于 2010-10-11 10:20 发表
因此,有两个后果
1。少数公司或设计团队的技术垄断
2。不实广告与导向


价格高和人力成本高以及产量低有很大关系  举个例子  瑞士soulution做它的旗舰系列产品就是一个设计师钻研5年才出来架构 找的欧洲顶尖工作室做外形设计 那个工作室设计成本很高 一张cd封面都要上百万设计费 这套器材设计出来可想而知了  5年时间公司没有进账 产品出来以后各国各种展会各种广告 以及订单积压的元件大批采购先期成本   别忘了西欧北欧那边的人力成本很高

那个老板说了 在瑞士这个地方 音响器材必须走高端路线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那边牌子必须做高质高价的 要不然就等着倒闭
Jps Vovox Furutech Wbt Cardas Tiglon Sunshine No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0: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ear 于 2010-10-11 10:46 发表
讨论数字音频听感差异,还没有上升到“对科学的现代迷信”这个地步。
现在中国在加快走西方100年前的历程,目前比较缺的是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不是对科学的迷信。一旦迷信本来就是反科学的。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死记硬背现有科学理论成果并顶礼膜拜的现象,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已经泛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对“科学”的迷信,从来都是反科学的。严格说来这是一种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伪科学”。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1: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10:51 发表


1、适当的“技术垄断”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贡献者应得的报酬。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

2、“不实广告与导向”与技术壁垒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知识产权保护写进宪法的国家。

正是通过“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把美国从一个二流国家,烧制成了一个超一流的经济大国、强国。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1: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rdly 于 2010-10-11 08:42 发表

硬总的签名和回复很不和谐。

另外,顶一下2楼的签名。
同顶。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0-11 1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10:59 发表 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死记硬背现有科学理论成果并顶礼膜拜的现象,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已经泛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对“科学”的迷信,从来都是反科学的。严格说来这是一种打着科学的旗号反科学的行为, ...
呵呵 我看到的反而是更多对“玄学”的迷信,例如张悟本、例如那个什么道长,只要一个人堆砌了足够的光环,迷信的人就很多。我们缺的反而是科学的质疑和探究。
不扯远,说回同样的数据两个文件听感不同,自然很多人会引申出硬盘、内存、刻录、原版之类的问题,但是否有人想过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是否确认方法是否科学?我看现在很多人连问题是什么都没有清楚就已经发表意见了,刻录、原版音质不同就扯进来了,CD是不是二进制就扯进来了,转录和抓轨数据是不是一样就扯进来了......越扯越不清。最后大家都烦了,舆论就偏向“耳朵收货”,“耳朵收货”很容易就成了对“玄学”的迷信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10-11 1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03:42 发表
中国应试教育制造了这种对“科学”的现代迷信。

这是一种最可怕的迷信,足以摧毁这个民族的全部创新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还是可以迷信一下的。我们应该反对的,其实是错误的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是一种实证的、根据现象做假设、然后通过理论和试验去证实它的过程,并不是指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理论YY,而是实验中发现一种现象,然后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产生理论假设,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个理论假设。但在国内,很多人把“科学”理解成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无法解释的,就认为“不科学”。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方式。人类的知识体系、理论在不断进步和扩展,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始终站得住脚的,是可靠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38

帖子

1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10-11 1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0-11 1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0-11 11:20 发表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还是可以迷信一下的。我们应该反对的,其实是错误的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是一种实证的、根据现象做假设、然后通过理论和试验去证实它的过程,并不是指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往 ...
对头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71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8-10-29
发表于 2010-10-11 11: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怀疑一个事物

首先你就要对其有足够认知以及深刻的了解

如果完全不懂 ,只是一味的YY , 那不是对科学的怀疑

那只是以鸵鸟的方式在慰藉自己贫乏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269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4-9-22
发表于 2010-10-11 11: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科学解释,也不是什么东西都不能通过科学解释。如果讨论的东西是凌驾与现有科学体系之上的东西,比如什么气功、风水甚至人的经验,那么讨论科学就没有必要;如果是讨论客观的科学事实,我们只能讨论现在认知阶段的东西,再退一步要是认知的水平层次不同没法讨论也没关系,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我们讨论的是否是同一个问题:比如正版盘盗版盘,和盘片生成的wav是否是同一个东西,否则谈科学也好,谈经验也好,谈耳朵也好,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概念的范畴内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10-11 11: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ear 于 2010-10-11 11:25 发表
对头




其实就音响范畴说,我们这些发烧友最多能做到发现一个现象,提出一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能力去遵循科学实验的规则做严密实验的,所以只能是瞎假设一下而已,并无实际制造出一个科学理论的能力。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的。

但我的态度是,发烧友在聆听过程中注意到和发现的“现象”,不要轻易去否定,不要轻易地说“这无法解释”就否定它。不少开始无法解释的东西,到后来成为大家都接受的东西。线材、避震、jitter,都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现在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同硬盘声音不同是无法解释的,但焉知将来不会成为大家接受的定论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4 02:09 , Processed in 0.10546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