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gaomx

渐渐的习惯了大家的争论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mengchao 于 2010-10-11 11:20 发表
我记得以前我们的语文老师老是和我们讲:你们这些理科生不要用你们浅显的理科知识去解释这个世界~


这个要从两方面去理解

其一,人文领域的东西自然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形式逻辑有时都行不通了,还科学个球?

其二,就是科学技术领域,我们“理科生”的理解究竟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原子是象《我们爱科学》宣传画上一样,几个电子沿着椭圆型轨道绕原子核旋转吗?数字信号传输就是一堆 0 和 1 在信道里滚动吗?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0-11 11:20 发表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还是可以迷信一下的。我们应该反对的,其实是错误的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是一种实证的、根据现象做假设、然后通过理论和试验去证实它的过程,并不是指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往 ...


不知道你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指的是什么?如果在一个人心目中科学不再“指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那么迷信也就不存在了。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10-11 11: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0-11 11:20 发表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还是可以迷信一下的。我们应该反对的,其实是错误的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是一种实证的、根据现象做假设、然后通过理论和试验去证实它的过程,并不是指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往 ...



卡尔波普尔(Karl Rainmund Popper)的理论: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269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4-9-22
发表于 2010-10-11 1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11:33 发表


这个要从两方面去理解

其一,人文领域的东西自然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形式逻辑有时都行不通了,还科学个球?

其二,就是科学技术领域,我们“理科生”的理解究竟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原子是象《我 ...

不管谁是否讲科学,但至少应该知道自己讲的理解也好经验也罢针对的是哪个客观对象。比如正版盘盗版盘和它们生成的wav,其实不是一个东西,但我说wav相同,对方却说我说正版盘盗版盘音质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1

主题

10万

帖子

3765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5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0-10-11 11: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来自远方 于 2010-10-11 11:35 发表


不知道你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指的是什么?如果在一个人心目中科学不再“指一个僵化的知识体系”,那么迷信也就不存在了。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宽泛地讲,是一种世界观。发现一个现象 - 提出理论假设 - 设计严密的实验 - 证明假设,从而提出一种理论,如果该理论被全世界各处的其他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确认,那么就可以写进书里成为定论,或者,假如实验不能证明假设,那么就修改假设,或者重新提出新的假设。

也就是说科学是建筑在实证基础上的,永远也不会建筑在“某些固定不变的理论”上。符合人类已知的理论、书本知识,就是正确,不符合的,教科书无法解释的,就是错误??这是最反科学的态度。

也有少数理论是纯粹靠YY的(当然是指符合逻辑的严密思维推理),不靠实验,比如“相对论”就是如此。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10-11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9-12-31
发表于 2010-10-11 11: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必争来争去,自己玩的开心就好,爱好嘛不用搞得大家都和你一个想法。。。
自我娱乐,乐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340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0-5-10
发表于 2010-10-11 1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剑桥大学也许是世界上最讲科学的地方了,但还是有数不清的教授们去教堂吟咏赞美诗。相当和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1: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0-11 11:41 发表




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宽泛地讲,是一种世界观。发现一个现象 - 提出理论假设 - 设计严密的实验 - 证明假设,从而提出一种理论,如果该理论被全世界各处的其他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确认 ...


既如此,就不叫迷信了。呵呵。

对待科学成果的“科学”态度是:承认、但不迷信。

另外说到“实证”,有必要说到一点,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实证”,是不存在的。这是由形式逻辑“归纳法”固有的缺陷造成的。所以科学只有假设,没有结论。一个假设要“实证”到什么水平,才能被“接受”,这是由科学家同行们一致认同的标准决定的。这种标准,是一种经验的、形而上的东西。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0-11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0-11 11:29 发表 其实就音响范畴说,我们这些发烧友最多能做到发现一个现象,提出一个话题,我们是没有能力去遵循科学实验的规则做严密实验的,所以只能是瞎假设一下而已,并无实际制造出一个科学理论的能力。至少在绝大多数 ...
我倒觉得不同硬盘声音不同是解释得通的,人耳是否可闻是另外一个我更关心的问题 恰恰是对电脑、硬盘所知无几的人更容易YY出很多无厘头的方式,加上心理影响后作了判定,反而容易搞错。
经过这么一些论争论,不是很多科学的态度出来了吗?bruce版最近的低频设备也进行了盲听,8次全中,你也发表了DG下载和抓轨音频的帖子,这都是很好的现象和趋势啊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42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0-9-6
发表于 2010-10-11 12: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0-10-10 19:02 发表
数据一样的WAV文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听感,这个现象我也觉得很奇怪。前两天我刚发到论坛的那个DG官网下载文件和CD抓轨文件,主体数据又是一致的,但仍有多数网友汇报听感不同。这应该是值得探讨和存疑的事情,不必根据 ...

--------------------------------------------------------
白版如果拿的是同一个文件,我估计还是有不少“金耳朵”能听出差别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2: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cear 于 2010-10-11 11:57 发表
我倒觉得不同硬盘声音不同是解释得通的,人耳是否可闻是另外一个我更关心的问题 恰恰是对电脑、硬盘所知无几的人更容易YY出很多无厘头的方式,加上心理影响后作了判定,反而容易搞错。
经过这么一些论争论,不是 ...


发烧友、消费者不要用是否解释得通去作为依据,尊重实践结果足矣。

是否解释得通的问题,应该留给专家去解决。这是一个社会分工的时代。当然如果你碰巧是发烧友兼专家,不在此例。

本人坚决反对任何音响玄学。而音响玄学产生的根源,恰恰是外行人对实践结果进行不恰当解释的结果。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2451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9-7-22
发表于 2010-10-11 12: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y888 于 2010-10-11 11:48 发表 英国剑桥大学也许是世界上最讲科学的地方了,但还是有数不清的教授们去教堂吟咏赞美诗。相当和谐啊。
因为他们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哈哈 just kidding
没烧过 不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269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4-9-22
发表于 2010-10-11 1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板的尝试很好,但需要理科生的辅助才能把实践、实验做得更完善更严密,比如两个不同的文件听出有区别的同时,是否需要增设一个实验:两个相同文件再听听是否有区别?一个文件放两次再听听是否有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414

帖子

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1
注册时间
2003-5-8
发表于 2010-10-11 1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ygyl 于 2010-10-11 12:04 发表

--------------------------------------------------------
白版如果拿的是同一个文件,我估计还是有不少“金耳朵”能听出差别来的!~~~~~


其实,有有很多玄学,就是源自人们的好奇和逆反心理。

当然,既然是“心理”作用,自然也就不客观了。呵呵。
T1、ER4B、DT880/600o、A1、DT990/250o、HD600、G&W2.1、MX500、Elite840、DT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2-24 01:56 , Processed in 0.107669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