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观点: 这是一个解码器的时代,而纯CD机(指只能播放CD片的机器)的时代将很快终止

[复制链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5-4 07: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CD的朋友、就赶紧趁现在大好时机入手传统的顶级转盘和解码吧、、、、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4608

帖子

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2
注册时间
2007-7-24
发表于 2008-5-4 08: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 于 2008-5-4 07:37 发表
喜欢CD的朋友、就赶紧趁现在大好时机入手传统的顶级转盘和解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666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6-3-6
发表于 2008-5-4 09: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向老烧们提个问题,如果撇开那些"非音响发烧友"的用家,单就纯HIFI发烧领域来看,因为这个领域本身做出来的素质就很高,从LP到CD的转变,你们觉得单纯是因方便妥协,还是也有着高素质但声音玩法等取向的变异,(比如象音乐中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再到浪漫主义无反顾时期)

那LP与CD的转变关系,对于现在CD与数字解码时代的关系又有什么看法呢?
孤独行走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17

主题

10万

帖子

3764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4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12: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 于 2008-5-4 07:37 发表
喜欢CD的朋友、就赶紧趁现在大好时机入手传统的顶级转盘和解码吧、、、、
BAB

支持. 特别是好的传统转盘. 价格只会越走越高.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8-5-4 1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的怀念、马克等顶级音源系统,价格也慢慢攀升了起来,年初的品相一般的怀念7+9,已经上到了120多万日元了,这台9已经被定走了。马克30。5(包括30。6)、31。5等也是很强手的。
http://www.hifido.co.jp/KW/G0402 ... C08-36871-18461-00/
做人要低调厚道
干事要认真公道
行车要安全霸道
情场上油条老道
美食讲新鲜味道
音乐要融入其道
摄影要用光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8-5-4 15: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492 于 2008-5-4 01:43 发表
leve同志,音乐cd碟片是里没有0和1的。以0和1记录数据的那是数据光盘。抓轨本身就必须解码后再编码。这里就涉及到采样率等问题了。cd,WAV和APE等的编码方式不同,采样率不一样。听出区别是必然的哈。

而cd文件(cda)不是以上的任意一种,更不是2进制代码。CD to PC不是你想象的数字转数字,而是模拟转数字。(很可笑的,但是cd相对与pc上的二进制它的确是模拟级的……)


这位同学,你是不是在和我说冷笑话啊

拜托你先去看一下RedBook吧,关于EFM调制解调、C1/C2说的很清楚的......
PCHIFI QQ群:12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8-5-4 15: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492 于 2008-5-4 02:01 发表
pc播放音乐是放的2进制的文件,就算是无损采样率也低于cd的标准。这是pchi的天限,pc-hifi如果是播放硬盘里的文件,而不是由cdrom读了以后直接将cd编码转成声电信号,无论怎样也无法取得cd的音质的。除非将来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就像记录cd一样把cd信号记录到硬盘上??)而在cd机里,整个音乐再生过程中更本没有2进制的编码出现过。想想是现有了cd还是现有了电脑?


如果不清楚,还是不要勉强的说......
PCHIFI QQ群:12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37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2-11-8
发表于 2008-5-4 15: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8492 于 2008-5-4 02:01 发表 同样道理就可以简单解释JITTER 的问题了,既然是模拟转数字了,有损就是必然哈(真搞不懂坛子上最近关于JITTER 争的啥? )还不明白请去爬文,我这里快3点了。要不是被我家007折腾得失眠,也不会进来。(泪~~ ...


电脑1946年出来的,CD是哪年?
为什么CD里面都有D/A解码芯片?把芯片拿掉能出声?
SACD的1bit的Delta-Sigma编码是不是数字的?

在CD这个介质来说,坑道长短确实是“模拟”的,但是其携带的有效信号,是纯数字的。Jitter正是这些有效信号之外,由于工艺和现实中的载体等因素导致的有效信号外的干扰,Jitter本身不带有任何有效信号,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8-4-27
发表于 2008-5-4 16: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哪 看到奇文了。。。

我只知道转盘恰恰用模拟的方法读 然后再形成数字信号 然后再D/A 所以才需要顶级转盘才能稍微保证下信号的准确这一个环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8-5-4 17: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hj 于 2008-5-4 15:52 发表
在CD这个介质来说,坑道长短确实是“模拟”的,但是其携带的有效信号,是纯数字的。


P/T的长短是模拟的?这个不对吧 ,P/T的长短都是准确的数字量的,从3T到11T......
PCHIFI QQ群:12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8-5-4 17: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razyindark 于 2008-5-4 16:05 发表
天哪 看到奇文了。。。

我只知道转盘恰恰用模拟的方法读 然后再形成数字信号 然后再D/A 所以才需要顶级转盘才能稍微保证下信号的准确这一个环节


CD的记录和读取方式都是数字方式的,LP那种拾音才叫模拟......
PCHIFI QQ群:12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3-9-19
发表于 2008-5-4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rk132 于 2008-4-30 02:54 发表
读CD音轨数据是一回事,读文件数码是另一回事,计算机CD设计的精度是为了读文件哪里是为了HIFI,EAC是通过对比修正的做法来得到COPY原盘的目地,虽然理论也不能达到100%复制音轨,但还是有能力做到和母盘几乎一样的复制能力,但播放音轨完全是另一回事(从得到音轨的数据到输出正确的数字信号都是一堆的问题),转WAV?呵呵,如果每台CD抓轨转WAV质量都是一样的话,也就不存在为了专门转WAV而设计的近2K的CD了,就算是播放这种CD机转出的WAV依然不能达到高级转盘数字输出的水平,为什么?因为计算机CD的应用一开始就是不是为HI-FI设计的,在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受干扰,特别是电源方面的干扰很大

计算机音频播放CD的问题就在于不是特别设计,传统系统播放CD的优势就是专门设计

如果从根子上做一台计算机带CD就是为了放CD和抓CD音轨为目地的,当然可以去拼高级转盘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制作过程中的思路就和传统音响系统考虑的思路差不多了,这么下来,成本和定价也就差不多了,汗


CD-ROM既可以读CDDA,也可以读CD-ROM、VCD的,这和CD光盘是什么格式没有关系的~

EAC的对比修正只是一种校验手段不是读取手段,读取方式是按照RedBook来读取的。多种校验方式的存在和通过,就是可以达到100%准确程度的保证~

哪有卖专为抓轨设计的CD?我怎么没看见?

不是为HIFI设计的就不能准确还原数据?那你拷贝个东西,岂不是要错误重重了:D  

电源的干扰是什么干扰,能干扰到什么,先搞清楚再说吧......

照你的意思,我存个文件在硬盘里,还要怕电源干扰引起数据损失了

计算机不是播放CD,而是抓轨,是DAE不是PLAY:D
PCHIFI QQ群:12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8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07-5-31
发表于 2008-5-4 1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只要是有人能盲听出的现象,就是客观存在的
(一定要真正盲听,无所谓几个人,那怕一个人能盲听出就是客观现象)”

一般总是要符合标准,多人次,多次重复,并且结果呈现出比较好的复现性时,得出的结论才能说明的确对声音有影响吧。
如果是只有一个人能得出的结论一般不能称为“客观现象”吧。

回过头来说,用人来评价本来就是不客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422

帖子

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8
注册时间
2004-3-31
发表于 2008-5-4 19: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吵架贴了,很好玩么?
从数字讯源谈到APE和WAV,也不看玩PC Hifi的人主要用的都是什么,不想想谈的跨度这么大,早已经彻出其他问题来了,对于PC hifi来说,目前最主要的还不是啥Jitter之类的,按这样的说老数字讯源要么就是jitter处理的比现在还要好,所以才好声。PC hifi,甚至随身,最重要的还是输出部分,模拟,放大部分,供电部分,电脑上接的那些小玩意,主板上插的那些卡,空间有限,接口,控制,音效处理模块一大堆,哪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输出滤波放大之类的上??!!把这些先做好,先不谈jitter,就足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了!!!

我觉得音响这东西,就是一个牵扯太多的杂学,一般来说肯定是越葫芦越乱的(言外之意全都照顾的到实在不大可能),这样,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当然对主次的认识不同,也就导致了现在各器材厂商和DIY师傅的“千七八怪”的声音)。

对于数字讯源,虽说数字部分是源头,但是大家没听说过古代的某些故事么,一些名菜,其实是出自“臭鱼烂虾”,商家不想浪费这些好东西(当然它只是快要坏了!),于是找名厨施以重料,最终不但遮掩了不新鲜的味道,还味道独特,成为名吃!更何况我们人的耳朵目前还没进化到能听方波的地步!精度再高,误差再小,模拟放大出来的声音,艰涩难听,还是没用!!!!时基误差固然重要,重要到TEAC还是谁近年居然在自己的超级转盘中加入铑原子钟(有时候我忍不住要鄙视日本人如此的搞不清状况!虽然他们的智慧对人类工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到了让发烧友如此大肆讨论的地步,我无疑想问,是真都烧得这个地步,已经要开始分辨一些细小的差别,挑战听觉的极限了,还是对现有数码器材还仅仅像枯燥无味的电脑一样的现状表示无奈?

把Jitter留给工程师讨论去吧,也许怪他们没做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享受而不是工程。重视输出,放大,供电,这些更接近纯粹物理的环节(非要讨论Jitter,你可以讨论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的振动哦,铑原子钟了,是不是将来时钟系统还会引入超导呢?),我相信这些根本性的东西带来的提升才是更为显著,直观的。数码科技主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单纯是Jitter,精度,试问问国内这些搞数码讯源的,有多少对心理声学有研究?一个算法,一个数字化的模型,基于什么?应该会是一个物理模型,但也可能会是一个心理声学模型,不然的话,从MP3到MLP,从ER4这些小玩意到各种高格式标准,甚至都不可能出现!我想这些东西,才是更加重要的!而关于精度,我们能做的是无限逼近,而不是想办法消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37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2-11-8
发表于 2008-5-4 19: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ve 于 2008-5-4 17:10 发表


P/T的长短是模拟的?这个不对吧 ,P/T的长短都是准确的数字量的,从3T到11T......


现实中的坑道长短不可能那么精确,可能存在3.1单位长、5.1单位长、3.9单位长这样的坑道,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这也是Jitter的来源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2-12 11:05 , Processed in 0.103572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